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4篇
航空   116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飞机简化模型水上迫降入水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飞机水上迫降过程中,其尾部吸力对姿态角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Fluent软件,利用动网格技术、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六自由度(6DOF)模型、流体体积(VOF)模型,首先对二维圆柱、三维椭圆抛物体垂直入水以及三维平板水平划水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然后对NACA TN 2929简化飞机模型进行水上迫降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尾部吸力使飞机俯仰姿态角发生剧烈变化,入水初期尾部吸力产生的抬头力矩使飞机姿态角快速增加,当姿态角达到最大时,尾部吸力产生的抬头力矩很小,在重力作用下飞机姿态角快速减小.本文所采用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飞机水上迫降过程中的吸力和姿态角变化.  相似文献   
102.
张博涛  刘波  王何建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1):2400-2412
为减少叶尖泄漏损失并改善由泄漏涡造成的叶尖流道堵塞,对端壁流向开槽抽吸方案对扩压叶栅叶尖泄漏流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点分析了来流攻角对流动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壁抽吸方案通过直接影响叶尖泄漏流的发展,减弱泄漏涡强度,减小了泄漏损失;抽吸对负攻角和小攻角下叶栅流场的影响范围仅局限于叶尖区域。但在大的正攻角下,抽吸使得低叶展区域的附面层分离提前,且叶背分离涡脱落位置升高至约70%叶高处,端壁抽吸对叶栅的整体影响由泄漏损失降低和分离损失增大综合决定。抽吸量为07%时,抽吸后叶栅总体总压损失系数分别在-8°、0°和+4°攻角下降低约90%、108%和68%,而在+8°攻角下增大约57%。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低速风洞地板下部阻塞对地板上表面边界层的影响以及控制方法,在国防科技大学KD-03低速风洞利用均匀吸气地板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地板下部阻塞对地板上表面主流区的流动产生干扰,并影响边界层的分布和发展,随着地板下部阻塞度的增加,地板上表面边界层的厚度有增加的趋势;在某一阻塞度和吸气系数下,来流速度越大,地板下部的阻塞对主流区流动的影响越小;地板的均匀吸气使边界层的厚度显著降低,也有效减小因地板下部阻塞引起的主流区流动的不均匀性。该实验的研究结论为8m×6m风洞均匀吸气地板系统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格尼襟翼在冰风洞混合翼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志熔  赵克良  颜巍 《航空学报》2019,40(2):522387-522387
提出面向工程、面向适航的混合翼设计准则,基于此准则提出将格尼襟翼应用于民机机翼结冰风洞试验的单段混合翼设计中。设计准则中只对驻点位置和前缘吸力峰值提出保守性要求,易于工程实现,满足结冰适航要求。对于偏离设计点较大的状态,在单段混合翼后缘添加格尼襟翼并配合迎角调整,使得单段混合翼在此状态点处仍满足设计准则。这样使得单段混合翼也能应用于试验状态比较广的结冰风洞试验中。格尼襟翼的使用,降低了混合翼设计、试验费用,为民机结冰试航取证节约了时间。  相似文献   
105.
附面层吸除对大转角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15  
数值模拟了低速条件下附面层吸除对某大转角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栅进口马赫数一定时,小吸气量下存在使叶栅总压损失降低最大的最佳吸气位置,大吸气量时吸气位置对损失影响减弱;随吸气量增加,吸力面角区低能流体积聚明显减小,气流折转能力加强,叶栅负荷增加,总压损失降低最高达28.2%;吸气导致的栅内扩压能力恢复和通道涡三维分离效应是确定最佳吸气位置及吸气量的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106.
抽吸孔板的气动实验及附面层抽吸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梁德旺  钱华俊 《航空学报》2002,23(6):512-516
 为了给附面层抽吸提供可靠的抽吸边界条件 ,通过对孔板厚径比t/d =0.1~ 2.67,开孔率ε =6.3%~ 23%的多孔板进行实验 ,建立了附面层抽吸孔板小孔马赫数与孔板前后压差、孔板厚径比、孔板开孔率间的关系。发现随着孔板前后压差的加大 ,小孔马赫数增加 ,当孔板前后压差达到一定值时 ,小孔发生壅塞 ,小孔马赫数不再变化 ,孔内流动达到壅塞状态。与此同时 ,总结出了附面层抽吸孔板小孔马赫数的经验公式。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得经验式的准确性 ,还用实验所得经验式作为附面层抽吸边界条件 ,对来流马赫数分别为1.98,1.58和 0.8三种情况下的附面层抽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准确反映了超声来流和亚声来流条件下的附面层抽吸的流动特征 ,抽吸流量与Willis和Syberg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表明给定的附面层抽吸边界条件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7.
RBF网络用于边界层转捩中抽吸流优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宏  杨建华 《航空学报》2002,23(6):556-559
 在抽吸气流控制边界层转捩问题中 ,将径向基神经网络用于抽吸流速与转捩位置间的函数关系建模 ,构造了网络结构 ,利用一组两通道抽吸流控制转捩的实验数据训练网络 ,获得了优化的网络参数。在此基础上 ,利用训练网络所获得的输入 /输出关系模型求解了最优抽吸流速。结果表明 ,RBF网络可有效地应用于边界层转捩主动控制中的系统函数关系建模。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系统研究抽吸区域相对于分离点的作用位置、孔间距和孔径对抽吸控制翼型分离流动效果的影响,以NACA0012翼型表面分离流动为基准状态,在其吸力面设计了局部多孔抽吸结构,采用AUSM+-up格式、大涡模拟方法和双时间步长(LU-SGS)隐式算法,对低雷诺数下多孔分布式抽吸结构对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抽吸区域位于分离点之后时,抽吸控制效果最好;抽吸系数不仅存在一个下限值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控制效果,而且有一个上限值以保证抽吸控制品质因数(FOM)大于1;孔间距和孔径对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但对FOM分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9.
利用金属型真空吸铸技术获得了TiAl基合金薄板件,并研究了该铸件的铸态组织以及合金元素对其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金属型的强制冷却作用,金属型真空吸铸的Ti-47Al合金薄板铸件铸态组织细小,平均晶粒尺寸在60μm左右;W元素的添加有利于B2相的形成,从而细化组织,其机理是B2相阻碍了α晶粒长大;Si元素添加生成的Ti5Si3相,主要分布在晶界处,形成的Ti5Si3第二相质点会阻碍TiAl基合金凝固过程中组织的长大,有利于细化TiAl基合金组织。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叶片吸力面开缝抽气方案对某高负荷跨声双级风扇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的影响,分析了开缝位置及大小对抽吸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静子叶片吸力面边界层抽气,可将边界层分离区的分离流引出,抑制或推迟边界层分离,减小因边界层分离带来的损失,从而改善风扇/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提高其稳定工作裕度;抽吸气效果与缝隙位置及大小等因素有关,风扇/压气机设计中应用抽吸气技术时须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