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576篇
航空   958篇
航天技术   779篇
综合类   157篇
航天   10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种新型深空探测样品封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样品进行真空封装是深空探测取样及返回任务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它能够成功维持样品成分原态。文章提出了一种能够符合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样品封装技术,其封装机构由复合式开合机构及火工锁紧机构组成,是一种极低漏率、高可靠的多层金属真空密封容器。通过对这种复合式开合机构和火工锁紧机构的特性方程的推导,对多层金属真空密封的材料匹配等机理的分析,确认这种新型的样品封装技术的原理是正确和可行的。最后对原理样机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封装机构的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样机的密封性能良好,设计具有创新性及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2.
根据中继卫星的定点位置,对我国中继卫星-空间站的几何覆盖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空间站中继测控覆盖率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不同舱段的2副中继天线融合使用,并通过调整天线安装布局提高中继测控覆盖率的方法。经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空间站中继测控覆盖率,可为我国空间站中继天线的安装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3.
复合材料在长焦距空间光学遥感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纤维增强聚合材料(CFRP)和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p/Al)复合材料在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以某长焦距空间光学遥感器的主支撑结构为例,对应用不同材料时遥感器的质量、固有频率、热位移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材料能够使主支撑结构质量降为278kg,从而降低发射成本;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固有频率为156.09Hz,满足设计指标;可以更加有效控制结构热变形引起的光学元件刚体位移,提高成像品质。文章对复合材料更好地应用于长焦距空间光学遥感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4.
气球型深空探测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耀  姚伟  王超  吕晓辰  马蓉 《航天器工程》2014,23(6):105-113
气球型深空探测器能够大大提高深空探测的机动能力,它不仅可以获取区域范围内的高分辨率观测数据,而且还可实现不同高度大气的原位测量。文章针对气球型深空探测器按技术特征进行了分类,并简述了各类气球探测器的原理和特点,重点总结了各类气球探测器在金星、火星和土卫六上应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未来的气球型深空探测器技术发展,提出首先以火星热气球为发展方向,与地球临近空间浮空器技术的发展彼此借鉴,促进关键技术领域的技术突破等建议,可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5.
The use of active radiation shielding designs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radiation exposure received by astronauts on deep-space missions at a significantly lower mass penalty than designs utilizing only passive shielding. Unfortunatel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radiation exposure inside these shielded environments often involves lengthy and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Monte Carlo analysi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large trade space of design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a magnetic radiation shield design, an analy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lux inside a solenoid magnetic field due to the Galactic Cosmic Radiation (GCR) radiation environment. This analytical model was then coupled with NASA’s radiation transport code, HZETRN,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s of passive/structural shielding mass. The resulting model can rapidly obtain results for a given configuration and can therefore be used to analyze an entire trade space of potential variables in less time than is required for even a single Monte Carlo run. Analyzing this trade space for a solenoid magnetic shield design indicates that active shield bending powers greater than ∼15 Tm and passive/structural shielding thicknesses greater than 40 g/cm2 have a limited impact on reducing dose equivalent values. Also, it is shown that higher magnetic field strengths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icker magnetic fields at reducing dose equivalent.  相似文献   
196.
空间机械臂位形与基座姿态协同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海涛  李迅  马宏绪 《宇航学报》2011,32(8):1708-1714
针对自由飘浮空间机械臂与基座的运动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变流形的机械臂位形与基座姿态协同控制算法。在分析了系统可控性的基础上,构造了线性状态反馈下系统的不变流形,并设计了分段连续的镇定控制器。该控制器先将系统状态镇定到不变流形之上,然后沿该流形将系统状态调整到期望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可控的条件下,所提出的协同控制算法能将机械臂位形与基座姿态同时调整到期望状态。  相似文献   
197.
典型卫星轨道的位移损伤剂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位移损伤剂量是评估电子元器件在轨发生位移损伤导致性能退化的重要参数。文章首先给出了位移损伤剂量的等效原理和计算方法,即用位移损伤等效注量来表征卫星轨道带电粒子导致的位移损伤剂量;之后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太阳质子注量模型,计算了典型大椭圆轨道的位移损伤等效注量,并结合计算结果对不同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其后针对4种典型卫星轨道,计算了不同飞行寿命期内的位移损伤等效注量,发现不同轨道的位移损伤剂量有较大差异,并结合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环境分布特点及卫星轨道参数等分析了差异的产生原因;最后,分析不同的太阳质子注量预估方法对位移损伤剂量计算结果的影响,总结了不同轨道、不同飞行寿命情况下卫星经受的带电粒子辐射环境的严酷程度。研究结果可为卫星内部元器件位移损伤效应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针对教师空间课程建设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对空间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的空间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详细说明了空间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建设过程,并给出了《ASP.NET技术》空间课程建设实例。  相似文献   
199.
邓帆  任怀宇  谢峰  李绪国  梁杰 《宇航学报》2013,34(6):741-747
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对舵面操纵特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高空高速条件下主翼对舵效有严重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对带全动舵升力体的高超声速升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主翼的遮挡效应,负舵偏比同舵偏值的正舵偏对升力体升阻特性影响更明显。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舵偏角从-20°~20°变化过程中,由于主翼与舵面之间气流干扰造成舵面上下压差变化复杂,-12°~2°舵偏产生抬头铰链力矩,其余正负舵偏均产生低头铰链力矩,主翼后缘上表面的分离线随攻角增加逐渐前移,迎风面高压气流通过翼舵之间缝隙向上发展,使得舵上表面再附线后移,翼舵之间均有明显的横向流动。  相似文献   
200.
李振海  焦文海  黄晓瑞  耿长江  刘欣 《宇航学报》2013,34(12):1605-1613
通过基本参数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空间信号可用性影响实验,得出四系统的A knee 值分别为3800km、1100km、3800km和1000km,对应的平均可见卫星数为25、16、22和14/22(亚太地区、MEO星座/混合星座)。分析了三种典型轨道用户的卫星可见性,北斗和GLONASS对MEO和HEO用户的空间信号可用性能较GPS和Galileo稍差,而在LEO用户的应用中,北斗空间信号可用性能却表现最优,平均可见卫星数约为20颗,可用性时间分布比较均匀。最后对GNSS空间有效持续时间段进行统计,随着用户高度的增加,有效持续时间段数增多、总有效持续时间减少;四系统提供全弧段有效服务空间分别为地面至6100km、1600km、6100km和1700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