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1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576篇
航空   958篇
航天技术   780篇
综合类   157篇
航天   109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为加快航天器数据管理系统测试进度,设计和构建了航天器数据管理通用测试平台.该平台通过对被测对象的研究,实现测试方法、系统构架的标准化.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软硬件的通用性,并引入了可移植性良好、基于LUA测试脚本的程序开发环境.经过简单补充与修改,该通用测试平台成为能快速构建满足多型号航天器数据管理系统测试需要的可重构测试平台.通过多个型号任务的检验表明:航天器数据管理通用测试平台可大大缩短测试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运行稳定可靠,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2.
采用SMA驱动的小型空间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在卫星发射时锁紧飞轮,减小其振动和冲击载荷;在发射后解锁,保证飞轮正常工作.目前已有的以火工品或步进电机驱动的锁紧机构具有冲击大、体积较大、不可重复使用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MA, Shape Memory Alloy)驱动的空间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的设计方案,并在Liang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机构驱动单元的设计方法.之后,完成了锁紧机构的样机研制和调试,并开展了地面的性能测试、振动试验和高温环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MA锁紧机构安装体积小,在星载28 V电压下能在6 s内完全锁紧,在1 s内完全解锁,并能够通过振动和环境实验.SMA驱动的磁悬浮飞轮锁紧机构具有锁紧力大、同步性好、可重复使用、低冲击、无污染等优势,有很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3.
Space radiation has been monitored successfully using the Radiation Risks Radiometer-Dosimeter (R3D) installed at the ESA EXPOSE-R (R3DR) facility outside of the Russian Zvezda modu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between March 2009 and January 2011. R3DR is a Liulin type spectrometer–dosimeter with a single Si PIN detector 2 cm2 of area and 0.3 mm thick. The R3DR instrument accumulated about 2 million measurements of the absorbed dose rate and flux of 10 s resolution. The total external and internal shielding before the detector of R3DR device is 0.41 g cm−2. The calculated stopping energy of normally incident particles to the detector is 0.78 MeV for electrons and 15.8 MeV for protons. After the 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 at 09:54 UTC on 3 April 2010, a shock was observed at the ACE spacecraft at 0756 UTC on 5 April, which led to a sudden impulse on Earth at 08:26 UTC. Nevertheless, while the magnetic substorms on 5 and 6 of April were moderate; the second largest in history of GOES fluence of electrons with energy >2 MeV was measured. The R3DR data show a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relativistic electrons on 5 April. The maximum dose rate of 2323 μGy day−1 was reached on 7 April; by 9 April, a dose of 6600 μGy was accumulated. By the end of the period on 7 May 2010 a total dose of 11,587 μGy was absorbed. Our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AE-8 MIN, CRESS and ESA-SEE1 models using SPENVIS and with similar observations on American, Japanese and Russian satellites.  相似文献   
164.
“Protective curtain” was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onboard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aimed on radiation measurement of the dose – reducing effect of the additional shielding made of hygienic water-soaked wipes and towels placed on the wall in the crew cabin of the Service module Zvezda. Th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12 detector packages composed of thermoluminescent detectors (TLDs) and plastic nuclear track detectors (PNTDs) placed at the Protective curtain, so that they created pairs of shielded and unshielded detectors.  相似文献   
165.
统计分析了太阳第23周期间(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在625~1500,MHz,2600~3800,MHz和5200~7600,MHz范围频谱仪观测到的Ⅲ型射电爆发. 给出了Ⅲ型爆发的分布、寿命、频率漂移率、偏振度和频率带宽. 结果显示, 频率漂移率和频率带宽的平均值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寿命和偏振度的平均值既不是常数也不是在宽频延伸上保持均匀不变的.最多的Ⅲ型爆发分布在625~3800,MHz范围内, 且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多. 分析表明, 电子加速和能量释放地点主要是在分米波范围内, 这个频率范围的特征可能与分米波段上的磁位形有关, 并且与主耀斑地点附近磁重联区中的电子加速有关. 然而, 还有相当数量的Ⅲ型爆发发生在5200~7600,MHz范围内, 这个特征表明电子加速的地点是在一个日冕的宽范围中. 关于厘米relax-relax 分米波段Ⅲ型爆发的辐射机制最可能包含相干的等离子体辐射或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166.
面向深空探测这类型号任务,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推理的航天器自主故障诊断的智能方法,采取直接线性存储的知识库结构、主动监测事实更新并触发推理以及基于散列算法的事实管理三项关键技术,适用于航天器硬件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受限的应用环境.采用C语言在基于TSC695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上实现了该故障诊断方法,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67.
针对单颗卫星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测距不能估计全部相对运动状态的问题,提出利用编队中多颗卫星同时测距相对导航。建立了相对运动状态估计的系统模型;推导了系统可观测矩阵;通过计算系统可观测度和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对目标相对运动状态进行估计,研究了观测矢量方向和数量与相对导航精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星测距能估计全部相对运动状态,观测矢量夹角越大,相对导航精度越高,在编队尺寸远小于目标距离的前提下,多于两颗的卫星测距并不能明显提高相对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68.
针对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在2011年发射窗口的轨道进行初步设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特性,预报其穿越火星弓激波和磁堆积区域、CCD相机拍照时刻,其与深空站进行星-地掩星试验和与俄罗斯Phobos-Grunt火星探测器进行星-星掩星试验的时刻.结果表明,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与俄罗斯Phobos-Grunt分离后一年的环火飞行时间里,存在大量的科学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169.
深空自主导航光学敏感器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进行深空自主导航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具有自主性强、精度高、节约成本等优点,且距离地球越远越显优势.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用于深空巡航段的自主光学导航敏感器设计研制和验证工作,所研制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原型样机设计技术指标为:焦距953.8mm,视场角0.8°×0.8°,探测极限灵敏度12Mv,测量精度0.5″(1σ),动态范围100∶1.试验室测试和外场观星试验的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达到0.5″(1σ),探测极限灵敏度达到12.5Mv,技术指标全部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0.
飞机进近着陆电磁环境建模与辐射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机场终端区电磁、地形和地物在拓扑、物理和语义上的异构性导致进近着陆电磁环境构成机理复杂,很难用单尺度解析模型表征电磁环境的本质属性.在分析终端区多要素层次构成机理和关联耦合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层融合的进近着陆电磁环境模型架构.综合采用矩量法和射线追踪法模拟台站辐射特性和地空电波传播模式,建立进近着陆区域电磁辐射强度量化表征与空间分布计算模型,有效降低了场边界特性不规则时空变化带来的电波预测误差.结合某机场地形和航向台数据,对终端区主航道和余隙航道的电磁辐射强度和覆盖范围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本建模与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