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1篇
航空   385篇
航天技术   84篇
综合类   77篇
航天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51.
针对拦截弹末制导姿控脉冲发动机组合点火问题,利用吱呀轮优化(SWO)的导向式快速搜索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WO的点火逻辑优化控制算法。在分析脉冲发动机数学模型和点火控制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将脉冲发动机的组合点火问题转化为任务调度问题,并与贪心算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控制精度和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52.
多循环脉冲爆震发动机爆震室内部压力分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多循环吸气式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实验获得了沿爆震室轴向9个位置的实时压力数据,经过对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处理后,利用MATLAB软件的GRIDDATA函数拟合出了6个工作频率下某个循环时爆震室内压力随轴向位置及时间变化的三维图形。通过对拟合后的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发现采用爆燃向爆震转捩(DDT)方式起爆会在爆震波形成前生成一个局部爆轰区、爆震波形成后平均速度维持在1000m/s左右,且峰值压力升高、随机性增大。该实验的研究结果为爆震室的结构强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53.
从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15种粒子和42个反应的二维等离子物理-化学模型,采用3段变步长方法,计算了纳秒时间尺度上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与微秒、毫秒和秒时间尺度上流场的温度、压力与速度响应,并利用伏安特性、综合成像高速摄像机(ICCD)与粒子成像测速(PIV)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可以形成速率高达1.8×1010 K/s的局部快速温升,热源最强位置在上极板后端点;局部能量快速注入可引发压力场强扰动,形成以上极板后端点位置为中心且呈不均匀分布的压缩波和紧随其后的膨胀波,强压力扰动波形成初始阶段以当地声速快速传播,但很快即衰减为弱扰动波;压力扰动后的局部高温诱导局部流场形成涡结构,涡内流体平均速度为0.3 m/s.仿真和实验结果均显示,施加重频纳秒脉冲激励时,局部诱导涡与宏观热对流效果相叠加,使流体响应呈先垂直向上、再稳定斜向右上射流的规律.  相似文献   
554.
弹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目标距离、视线角由于高速逼近目标而快速变化,这导致传统的固定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简称重频)波形难以兼顾弹载SAR雷达在成像各方面的约束条件,故需要根据当前弹体运动和弹目关系变化情况实时计算重频。详细分析了影响重频选择的各项因素,包括避免距离模糊、方位模糊、高度杂波、发射遮挡影响及SAR成像分辨率、系统相参性要求等影响因素,并设计了自适应重频计算的工作流程。某SAR雷达系统实验表明,该设计能够在实际飞行弹道条件下根据实际弹目关系自适应调整脉冲重复频率,从而更好地实现SAR雷达系统的工作性能,有效解决了固定重频波形不能适应弹载SAR工作条件的难题。  相似文献   
555.
研究了一种1500~2000A·m^2的大磁矩磁力矩器的驱动电路设计方案.电路主要采用脉宽调制+H桥驱动的形式,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输出的激磁电流呈线性变化.针对大磁矩磁力矩器电气参数的特点,建立简化电气模型,确定电气参数值,并提出抑制剩磁矩的方法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该电路功耗小,控制方式简单,通常与大磁矩磁力矩器一同用于大型航天器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556.
纳秒脉冲电子束冲击强化金属表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纳秒强脉冲电子束(功率密度为109W/cm2)辐射金属表面后产生的强化作用.纳秒脉冲电子束瞬间在材料表面局部区域注入巨大能量,使金属表面微区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和冲击作用,并产生骤热急冷过程,使材料表面硬度、耐腐蚀性和其他物化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文中讨论了脉冲电子束导致快速熔凝的热传导过程,并分析了从扫描电镜照片观察到的金属急冷过程的显微结构.纳秒强脉冲电子束注入是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5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处理动态实验脉冲型数据的数字滤波技术。首先,识别和剔除数据中的野值并加以补正,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15点二阶算式对数据进行滤波,对于脉冲幅值较大的数据可多次滤波,以得到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用数字滤波技术作动态点估算,对测量数据具有频域滤波和数据平滑化功能,其特点是简单、实用,应用性强。算例表明,对于脉冲型数据和混有高频噪声的动态测量数据的滤波效果是良好的,给出了原数据的有用信息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58.
开关点预置最优SPWM变换器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开关点预置的正弦脉宽调制变速恒频电源,对开关点进行最优设定,使得输出电压性能优良。由于GTR的开关频率限制,传统的开关点预置控制方案为9块波开关点预置最优SPWM控制方案。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开关点预置SPWM控制方案的理论,并针对以IGBT作为主功率模块的变换器,通过提高斩波频率,采用17块波的开关点预置最优SPWM控制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输出电压质量和输出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减轻了输出滤波器体积重量,  相似文献   
559.
在直流变换器中,采用三电平技术可以将输入直流电压减半后加至开关管上,从而减小了开关管上的电压应力,特别适用于高输入电压场合。而带箝位二极管的零电压开关三电平(ZVSTL)直流变换器既可实现零电压开关,又可保证开关管电压应力为输入直流电压的一半。由于箝位二极管的作用,可有效消除副边整流电压尖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ZVSTL直流变换器。这种变换器将原电路进行简化,去掉了其中的两个续流二极管,可达到与原电路同样的效果。文中分析了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零电压开关的措施,给出了600W实验样机的实验验证结果,并对该变换器的特点作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560.
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脉管制冷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不同工作模式下,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制冷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实验用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采用2kW压缩机RW2驱动时,在小孔模式下,受调相能力的制约,回热器冷端采用铅丸代替不锈钢丝网,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制冷温度,其制冷温度被限制在30K温区附近;而对于双向进气模式,最低制冷温度则从原来的27K降低至18.4K,相应的制冷量和COP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均明显增大,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制冷温度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