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中的若干基本问题是单层几何特性的描述,单元体细观结构的模型、应力应变假设以及强度分析等。对前人在前三个问题上已进行的研究工作作出扼要的回顾,并介绍其当前的技术发展动态,针对这些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液体推进剂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N2O4/UDMH)爆炸热过程特性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出了火球尺寸变化、火球持续时间、火球内部温度、火球辐射热流传递过程等热过程特性参数随推进剂重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比符合较好,表明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本文还讨论了火球升离地面的临界条件、高空环境对火球直径的影响和火球随风漂移等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碳纤维织物/聚苯硫醚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琦 《航空学报》1993,14(4):214-218
研究了碳纤维织物增强交联型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粉末成型工艺。以不同工艺条件成型复合材料层板,测试弯曲及动态力学性能,并对纤维-树脂渗透及纤维-基体界面粘结情况进行显微观察。确定了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较理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4.
杜裴  郑联语  周彬 《航空学报》1994,15(10):1240-1242
阐述了CIMS环境下CAPP/CAD集成的方法,讨论了STEP标准在CAPP/CAD集成中的应用。介绍了一个基于STEP的集成化工艺过程设计系统,重点对其中的数据交换接口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5.
针对一类复杂的结构随机跳变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最优控制方法,解决了当系统结构的转换过程难以观测或根本无法观测情况下结构随机跳变系统的控制问题.在机载障碍规避系统的反干扰最优控制问题中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集成化过程工程环境及其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的企事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其内部运作需要基于计算机的应用系统的支持.因此本文讨论了一个以过程工程为核心的,将过程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为一体的集成化过程工程环境IPEE,提出了以过程模型为中心的IPEE的总体结构,并设计了分布式的过程运作环境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7.
From 1980’s decade, the introduction of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 in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has been consistently increased in th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of civil aircraft from Single Aisle to Middle-long Range to achieve a culminant point with more than 50% in structure weight in recent commercial civil aircraft. This evolution, done through successive iterations, has been possible by combining in the same time the improvement of intrinsic composite material performances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prepreg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material lay-up automation at composite shop-floor manufacturer of aircraft composite parts. New challenges are still coming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in order to pursue the production more cost-effective composite parts. Associated to higher aircraft production rate for single aisle, new challenges may force material and aircraft designers and producers to furthermore drive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introduction and new ways of transformation within in next decade of composite aircraft designs. We propose to illustrate these trends using past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our return of experience from Hexcel on Civil Aircraft programs.  相似文献   
58.
软件度量过程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度量过程是实施软件过程改进的基础.为了建立支持过程改进的软件度量过程,研究了几种与过程改进有关的度量标准、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实用软件度量的改进过程,并对过程的实施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9.
需求模式     
为了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重用的问题,对统一建模语言中的活动图进行了扩展,用以作为软件需求捕获和描述的工具,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借鉴其它模式语言的通用描述方式,提出了基于过程模型的需求模式描述语言,其描述框架包括模式名称、所属领域集合、适用语境、所要解决问题、条件约束、解决方案、模式实施、应用实例以及相关模式等方面,详细定义了语境、解决方案和相关模式的描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需求模式开发和应用的指导性原则.提出的需求模式技术,使软件最高抽象描述层次的重用成为可能,其应用必将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60.
This work is devo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tons and stochastic time-depend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erated by oscillating clouds of finite size, randomly positioned in the x–y  -plane. The geometry of the system is two-dimensional and, beside the time-dependent electromagnetic fluctuations, a steady-state, dawn-dusk electric field, EyEy, has been added along the y-direction. The simultaneous presence of the stochastic time-dependent fluctuations and of the constant electric field component in the same system gives rise to two types of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operating on test particles: a second order Fermi-like process and a direct acceleration. By performing a parametric study, we extensively stud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wo processes to proton acceleration. The energy values reached by test particles in this simpl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served in the Earth’s magnetotail region. Possible applications to the problem of 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the terrestrial magnetosphere are widely discussed,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