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436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凯  雷凡培  杨岸龙  杨宝娥  周立新 《航空学报》2020,41(9):123802-123802
为了全面认识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结构,基于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和分三相计算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两路推进剂分别进行界面追踪,获得了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的详细结构特征,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定性定量对比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对膜束撞击的喷雾场结构、撞击变形过程、流场涡结构、雾化破碎典型特征及破碎后的雾化混合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膜束撞击形成了液束未穿透液膜和液束穿透液膜2种不同的喷雾扇结构。膜束撞击形成的喷雾扇呈"Ω"形,膜束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横截面变形。另外,膜束撞击同时受到正压和剪切应力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复杂涡流现象,使得相互作用增强,雾化混合均增强,这也是膜束撞击喷注构型优于膜膜撞击的本质原因。最后,还发现膜束撞击喷雾场液滴分布呈现分区结构特征,分别是液束控制主导的上雾化区、液膜控制主导的下雾化区及夹在中间的混合区,实际中应兼顾雾化特性和混合特性,选取中等动量比膜束撞击,这可为针栓式喷注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2.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robust adaptive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a tandem coaxial ducted fan aircraft under system uncertainty, mismatched disturbance, and actuator saturation. For the proposed aircraft, comprehensive controllabil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ntrollability of each state as well as the margin to reject mismatched disturbance without any knowledge of the controller. Mismatched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is ensured through a structured H-infinity controller tuned by a non-smooth optimization algorithm. Embedded with the H-infinity controller, an adaptive control law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mitigate matched system uncertainty and actuator fault. Input saturation is also considered by the modified reference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novel ducted fan aircraft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adaptive controller achieves better transient response and more robust performance than classic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MRAC) method, even with serious actuator saturation.  相似文献   
93.
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飞机由于其优越的作战性能,受到了世界航空大国的高度重视。通过借鉴目前最先进的 STOVL 动力 F135- PW -600发动机技术发展思路,研究了基于国内某型发动机改 STOVL 动力方案时,主发动机与升力风扇之间的匹配和约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力风扇压比和流量的增加,主发动机升力减小,升力风扇升力增加;同一主发动机状态下,升力风扇流量越大,发动机前后升力平衡的升力风扇压比越小,总升力越大;主发动机性能越高,发动机前后升力平衡的升力风扇压比和流量越大,发动机总升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94.
叙述了某型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风扇性能测试试验情况,并对进口风扇和国产风扇的性能作了分析比较,为该型直升机国产化风扇性能作出了结论,同时为直升机用风扇性能试验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95.
周金龙  董凌华  杨卫东 《航空学报》2020,41(4):223384-223384
直升机后缘襟翼多采用压电驱动器作为驱动元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压电驱动器迟滞会对其振动控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压电驱动器迟滞开展了迟滞建模与抑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压电驱动器在不同驱动频率下的迟滞特性,采用Bouc-Wen模型对驱动器迟滞现象进行了建模,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辨识模型参数,与实际测量迟滞曲线进行了对比,在10~60 Hz范围内所建立的迟滞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描述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基于Bouc-Wen逆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与PID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能够在10~60 Hz较宽的频率范围内有效抑制该压电驱动器迟滞现象。建立了考虑驱动器迟滞的主动控制后缘襟翼振动控制动力学模型,并对中等速度稳态前飞条件下后缘襟翼振动控制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驱动器迟滞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振动控制性能,而采用复合控制可以提高后缘襟翼旋翼振动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6.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multi-direction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an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its output power is obtained based on elastic mechanics theory and piezoelectricity theory.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oretical analysis.When the excitation direction is along Y direction,a maximal output power about 0.139 mW can be harvested at a resistive load of 65kΩ and an excitation frequency of 136 Hz.Theoretical analysis agrees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Furthermore,the performance of multi-direction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 is experimentally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direction vibration energy harvester can harvest perfect energy as the excitation direction changes in XY plane,YZ plane,XZ plane and body diagonal plane of the harvester.  相似文献   
97.
电子阻尼的增进——局部激励应变的补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以压电陶瓷片为作动和测量元件,构成速度负反馈的闭环控制的“电子阻尼技术”之所以不能大幅度增加结构阻尼的原因。提出了“局部激励应变补偿”和把通常的微分负反馈改为低截止频率的惯性环节正反馈的控制新方案。压电悬臂梁的实验表明,它们能使结构模态阻尼比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8.
针对矿井、隧道等行业对风机反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动叶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正反向性能完全相同、便于采用现有成熟叶型等特点。通过平面叶栅试验确定了重叠度、栅距比等组合叶栅最佳组合参数,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组合叶栅的正反向最大升力系数C_(L max)和失速攻角α_(L max)较现有双对称叶型均有大幅度提高,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针对考虑热效应的壁板颤振问题,利用von Karman大变形应变-位移关系、气动力活塞理论和准定常热应力理论建立了埋入压电材料的复合材料板颤振的气动弹性力学模型,使用Bogner-Fox-Schmit单元推导出壁板颤振的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将该动力学方程转换到状态空间模型,给出了基于这个非线性模型的最优控制.应用Runge-Kutta方法在时域内对一个四边简支的含压电材料的复合材料壁板颤振的控制进行了仿真,数值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压电式加速度计的振动测量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利用压电式加速度计、电荷放大器、动态信号分析仪进行振动测量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