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航空   885篇
航天技术   237篇
综合类   143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41.
飞机的随机变结构最优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 系统的变结构控制(VSC——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方法,最初是由苏联学者Utkin等人提出来的,近二十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其中包括航空部门。变结构系统(VSS——Variable Structure System)的主要特征是存在滑动模态。处于滑动模态时,系统的运动等价于一个低阶系统。研究表明,VSS比传统的控制系统有更好的优点:快速性,对参数变化及外加扰动有强鲁棒性以及实现简单等。然而,VSC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获得全部状态变量,这是很难保证的。  相似文献   
942.
研究可伸缩腹部襟翼对飞翼布局飞行器的增升作用,可以分析其对飞行器气动力的影响规律。以某飞翼布局飞行器为初始外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可伸缩腹部襟翼伸展时的缝隙分布进行选型;在此基础上,分析腹部襟翼不同收起状态的全机气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可伸缩腹部襟翼完全伸展时,山字形舵片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减轻其后方的气流分离,增强增升效果,并且当缝隙宽度和山字形舵片宽度一致时,增升效果最好;在可伸缩腹部襟翼收起过程中,俯仰力矩系数随腹部襟翼高度改变呈准线性变化趋势,并且可伸缩腹部襟翼的增升效果优于相同高度的无缝隙腹部襟翼。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了一种面向无人机地面座舱的语音控制系统的综合验证平台的设计方案,从系统与实现层面对构成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功能阐述,并提出了一种动态显示语音指令控件的配置格式,为无人机语音控制系统的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44.
MEWMA控制图ARL计算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均运行链长(ARL)是控制图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深入研究ARL是控制图参数优化、性能评价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工作.在采样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链进一步研究了多元指数移动平均(MEWMA)控制图中ARL计算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实现了算法,就算法的收敛性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以ARL为优化指标,给出了MEWMA控制图参数优化的具体步骤、计算实例和参数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945.
涡流冷却推力室中涡流结构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飞  李家文  常克宇 《推进技术》2010,31(2):165-169
涡流冷却是一种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方法,可以简化推力室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本文首先介绍该类型推力室的工作原理,并对涡流的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内外涡流的速度分布特点。通过冷流场计算,验证了涡流结构分析的正确性。由于流体的粘性,减小了内部涡流的速度及涡量强度,影响推进剂的掺混及燃烧。通过对氧化剂喷嘴入射角的优化,发现氧化剂喷嘴倾斜一定的角度,可以增加内部涡流的速度及涡量强度,将有助于提高涡流冷却推力室中推进剂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946.
对北斗三号体制下的传输链路、接收门限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捕获算法采用4次非相干累加,可以使捕获灵敏度达到-130 dBm,同时实现定位时间小于5 min的综合较优结果.接着以低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例,利用STK建模进行全轨道周期仿真,结果显示全程收星数超过4颗,定位精度达到2.59 m,速度误差为0.00378 m/s....  相似文献   
947.
有限推力下的航天器绕飞轨道保持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有限推力下的航天器绕飞轨道保持与控制问题.首先,针对绕飞轨道控制问题推导了精确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经过线性化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在线性二次性最优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针对绕飞轨道的反馈控制系统,同时为了实现有限推力,设计了一个有界的非线性环节对控制加速度进行限制.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渐进稳定、收敛快速,并且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最后,通过计算不同相对位置误差时轨道控制系统需用的发动机工作时间,估算了轨道维持与轨道控制的燃料消耗量.   相似文献   
948.
空间拦截红外末制导中拦截器与目标相对距离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空间拦截运动学方程出发建立了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基于两种规范型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设计方法,通过对相对速度在视线法向分量的观测,解决了红外末制导中拦截器与目标相对距离的估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估计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49.
针对无人机爬升性能,运用A*算法设计了无人机爬升优化轨迹.改进了传统搜索算法,根据控制方式设计了节点生成法则;在生成节点时考虑了发动机性能以及飞行约束,减少了搜索范围,提高了搜索效率;并且分别介绍了时间最优以及燃耗最优两种方式的代价函数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设计出最快爬升轨迹和燃耗最优爬升轨迹,其生成的飞行轨迹符合飞行约束条件,能够较全面地满足爬升性能,设计结果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50.
Mitigation of sonic boom to an acceptable stage is a key point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upersonic transports. Meanwhile, designing a supersonic aircraft with an ideal ground signature is always the focus of research on sonic boom re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rse design approach to optimize the near-field signature of an aircraft, making it close to the shaped ideal ground signature after the propagation in the atmosphere. Using the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 method, a guessed input of augmented Burgers equation is inversely achieved. By multiple POD iterations, the guessed ground signatures successively approach the target ground signature until the convergence criteria is reache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equivalent area distribution is calculated from the optimal near-field signature through the classical Whitham F-function theory. To validate this method, an optimization example of Lockheed Martin 1021 is demonstrated. The modified configuration has a fully shaped ground signature and achieves a drop of perceived loudness by 7.94 PLdB. This improvement is achieved via shaping the original near-field signature into wiggles and damping it by atmospheric attenuation. At last, a nonphysical ground signature is set as the target to test the robustness of this inverse design method and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robust enough for various inpu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