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航空   857篇
航天技术   189篇
综合类   88篇
航天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方明  王妙  左金雨 《飞机设计》2013,(2):21-22,26
为了确定飞机在高原机场的起飞滑跑距离,利用飞参软件采样数据计算出真实起飞滑跑距离,通过求解超定线性方程组,得出起飞滑跑距离误差修正系数值,并对结果进行验证。本文研究成果为飞机在高原机场起飞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导弹鲁棒高阶滑模制导控制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制导与控制系统分开设计在拦截高速机动目标时的缺陷,提出一种高阶滑模制导控制一体化方法.综合考虑弹目拦截几何与导弹动态,根据零化视线(LOS)角速率的准则,将导弹制导控制问题转化为一个三阶积分链系统的镇定问题.基于几何齐次理论设计了标称系统的全局有限时间镇定控制律,同时针对目标机动和导弹气动参数摄动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利用超扭曲算法(STA)设计了补偿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导与控制系统分开设计相比,本文所提出的鲁棒高阶滑模制导控制一体化方法具有更小的脱靶量,且导弹姿态和控制舵偏角的变化更加平缓.  相似文献   
993.
赵鹏兵  史耀耀  宁立群 《航空学报》2013,34(7):1706-1715
A轴单元作为五轴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叶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针对摩擦、齿隙、参数摄动和测量噪声等非线性干扰对A轴伺服系统控制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C)和滑模控制(SMC)相结合的鲁棒控制算法(LQSMC).该方法以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及LQC为基础,通过引入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和控制输入的状态估计,对系统状态空间模型进行改进并定义新的滑模面方程,使得改进后的控制算法在性能上接近LQC并能有效抑制SMC的抖振.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LQSMC算法具有控制精度高、鲁棒性强和抑制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其能有效提高A轴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跟踪精度,使整体叶盘型面加工精度和表面一致性得到保证,并显著降低了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994.
结合加工技术实践,对薄膜传动带的拉制原理、加工方法、试验和检测、制造和应用中出现的一些明显纵向弯曲、骤断、试验和使用时发生的脱带、断带现象,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初步讨论,解决小型精密机械的传动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针对航空制导武器带有攻击角度约束打击地面目标的制导问题,提出了基于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有限时间收敛制导律.通过引入非奇异终端滑模面,避免了制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奇异问题,该制导律具有快速收敛的特性,能够满足攻击角度约束的要求.基于Lyapnov稳定理论证明了有限时间收敛的特性,并给出了收敛时间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具有快速收敛特性,能够满足脱靶量和末端攻击角度的要求,相比传统带落角约束制导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6.
文章对非线性整数阶或分数阶系统,提出了统一的分数阶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对整数阶控制系统,设计分数阶滑模面,提出分数阶趋近律,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引入最优控制指标,研究了滑模控制阶次 α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对于该整数阶系统,控制指标最优时 α ..;最后,将本文方法推广到分数阶系统的控制,通过对分数阶 Chen系统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发现对于该系统控制指标最优时,控制阶次与系统阶次不同元。  相似文献   
997.
光纤通道匿名用户消息协议( FC-AE-ASM )被设计应用于航空电子环境中各子系统的互联通信,但其并未提供数据端到端的可靠性保证,因此不能被直接应用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及文件下载等应用。在FC-AE-ASM协议上层,针对ASM消息采用滑动窗口机制保证数据无重复、无丢包地按序递交,实现数据的高速可靠传输。在PC机上采用2.125 GB/s的FC仿真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可靠传输协议能在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有效提高带宽利用率。实际测试带宽可达到34.9MB/s,相比停止等待协议提高了50%,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98.
Experiments on film cooling with sonic injection into a supersonic flow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ZHANG Ji  SUN Bing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5):1084-1091
Film cooling experiments with sonic injection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the injection holes, the mass flow ratio, and the hole spacing on the film cooling effectiveness. The mainstream was obtained by the hydrogen-oxygen combustion, entering the experimental section at a Mach number of 2.0. The nitrogen with ambient temperature was inject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section at a sonic speed. The measured mainstream recovery temperature was approximately 910K. The mass flow ratio was regulated by varying the nitrogen injection press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investigated cooling surface,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the injection holes with other parameters held constant. For a fixed cooling configuration,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mass flow ratio. Different from the subsonic film cooling, the optimal mass flow ratio is not observed. When the hole spacing is less than 4, no obvious difference is observed on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and lateral uniformity. With the mass flow ratio increasing further, this difference becomes much smaller. The shock wave also has an effect on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Downstream the incident point of the shock wave, the cooling effectiveness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ase without the shock wave.  相似文献   
999.
崔云先  高富来  朱熙  苏新明  殷俊伟 《航空学报》2020,41(12):424097-424097
飞行器以高超声速飞行时瞬间温升可达1 600℃以上,为了保证飞行器的可靠和运行安全,准确实时测量热防护系统表面温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温环境实时测温的技术难题,结合磁控溅射技术和陶瓷烧结技术,提出了一种引线和传感器基底一体化的微小型高温薄膜温度传感器结构。采用高温检定炉对传感器陶瓷基底的高温绝缘性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多种微观形貌表征方法对传感器主要结构材料进行筛选,得到薄膜温度传感器制备所需的最佳材料组合。进行了薄膜温度传感器静态标定和综合性能高温考核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传感器灵敏度、重复性的变化与标准热电偶基本保持一致,在实际环境温度低于1 500℃时,传感器测量误差不超过4‰,可在1 200℃高温环境中连续准确测温6 h以上,且测温上限高达1 800℃,验证了该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中进行测温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航天器表面温度测量和热防护系统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朱剑琴  李林  邱璐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1):2348-2355
针对平板多孔气膜冷却结构开展了真实模型和源项法模型数值仿真,在同实验数据对比取得较高精度的基础上探究了源项不准确加载对源项法模型仿真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加载方式、流量系数、网格参数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源项法模型可以代替建立带气膜孔真实模型对气膜冷却结构进行数值计算。网格准确定位的源项加载方式在粗细网格条件下均能取得较高的精度,点源项加载方式对网格较为敏感。因流量系数公式不准确导致的流量计算误差会影响源项法模型的计算精度,低吹风比下影响更为显著。气膜孔进出口处网格面密度应不少于4个/mm2,第一层网格高度的选取应符合所选用的湍流模型,以保证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