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0篇 |
免费 | 1813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41篇 |
航天技术 | 192篇 |
综合类 | 176篇 |
航天 | 12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19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193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36篇 |
2011年 | 253篇 |
2010年 | 218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221篇 |
2007年 | 223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272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56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149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78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某型发动机自动调节器自动检测异常的故障现象,对产生发动机自动调节器自动检测异常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2.
针对某新型靶机出现的发动机空中停车故障,对测控站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转速采集系统和ECU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3.
李奕新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1,24(2):49-52
依据弹用发动机独特的设计准则,突出一次性使用发动机短寿命、低成本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已有技术基础,对某弹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电气系统设计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制定的起动控制方案和起动控制箱等关键附件的设计方案有效可行,突破了弹用发动机制式起动的关键技术.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34.
35.
36.
为了研究黏度和导热系数对边界层内基本流和流动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分析比较Sutherland公式和目前常用的Gupta等人的拟合关系式,建立了高温气体下黏度和导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并分别将Sutherland公式和新建立的计算模型应用于7组元化学平衡流的平板模型,在马赫数为10,16和20,飞行高度为30-5km等条件下分别对黏度和导热系数的模型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温范围内,黏度和导热系数均影响着边界层的基本流、流动稳定性及转捩预测,且两者影响的趋势相反,黏度的增加、导热系数的减小都能使扰动的增长率变大,增长区变宽,转捩位置提前. 相似文献
37.
针对某型二冲程点燃式空气辅助缸内直喷发动机燃用柴油问题,提出了实现单电容连续多次放电点火的方法,研制了直流电容式多次放电点火模块,进行了多次点火功能性验证及点火能量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环境温度为6℃下的冷起动试验及3000r/min小负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该环境条件下,采用5次放电点火策略能够使发动机起动成功,在小负荷工况下,增加点火次数有利于改善缸内燃烧,点火提前角在10°~20°之间时,4次点火对发动机动力性、燃油消耗率及排放性能改善比2次点火更明显,当点火提前角提前至30°后,其改善作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8.
液体火箭发动机充液导管流固耦合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流固耦合(FSI)作用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充液导管频率特性的影响,采用传递矩阵法(TMM)建立了空间导管流固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针对真实发动机导管开展了传递矩阵模型与传统基于附加质量的有限元(FEM)(非耦合)模型仿真计算以及模态试验验证,比较了管径、壁厚等结构参数对导管流固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导管各阶谐振频率减小、而对应的流体振荡与结构振动幅值增大.管径对导管低阶频率特性的影响较壁厚对其影响更大.对于该算例,当管径大于设计值30%后,耦合作用引起的1阶频率误差高于10%,此时流固耦合不能忽略;而壁厚对1阶谐振频率的影响则小于8%. 相似文献
39.
利用燃用轻柴油的二冲程点燃式空气辅助缸内直喷发动机,进行了转速为3000r/min、节气门开度为10%与20%下的小负荷试验,研究了点火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节气门开度较小时,采用上止点前30°~40°点火提前角,饱和点火能量,稀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1)及适度提前混合物喷射结束时刻的策略能够充分改善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随着负荷增大,点火能量影响程度减小,采用适度推迟点火提前角,偏浓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0)及提前喷射结束时刻策略,增加燃油蒸发时间来充分发挥发动机动力性能,而采用饱和点火能量,偏稀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15)能够大幅度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及HC/CO排放。 相似文献
40.
变循环发动机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对变循环发动机总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双轴涡扇发动机部件模型的建立方法,建立了变循环发动机部件级数学模型.建立了区分叶根特性和叶尖特性的风扇部件模型,单外涵和双外涵模式的核心驱动风扇级数学模型.根据变循环发动机的特点,建立了反映变几何部件变化的稳态和动态共同工作方程.数字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的变循环发动机模型能够实现工作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且在低空低马赫数双外涵模式下表现出了涡扇发动机特性,即高推力与低耗油率,而在高空高马赫数单外涵模式下相比涡扇模式提供的推力更大、耗油率更低,符合变循环发动机特点,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