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4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15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及其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宝东  唐平 《上海航天》2005,22(5):6-8,61
给出了空间对接机构的传动缓冲、捕获、连接密封、结构与附件,以及控制等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阐述了对接和分离基本过程。以及其中的备份操作。分析了对接机构的总体设计、动力学仿真、部件研制和地面试验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2.
载人航天过程中人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前祥 《上海航天》2001,18(4):26-30
从失误分析、理论研究及可靠性预测三方面详细分析了人的可靠性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 ,指出其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最后 ,认为必须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提高航天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3.
概率风险评价(PRA)方法是一项成熟的量化风险评估技术,而可靠性相关数据不足,制约着该方法在国内载人航天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结合NASA的PRA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适合国内载人航天PRA数据选用与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产品的通用数据与特定数据,采用贝叶斯等数据融合方法,对产品进行量化评价。通过航天典型产品案例,与经典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更能反映产品的失效特性。文章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载人航天等具有小子样特征的产品PRA数据的选用与分析,为我国载人航天开展PRA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载人航天器显示仪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俊钦 《航空学报》1994,15(9):1146-1150
根据90年代的先进技术展望载人航天器显示仪表的未来发展。在简单回顾现有航天器仪表之后,介绍90年代有代表性的先进的波音777飞机座舱仪表。接着讨论彩色液晶平板显示仪、大屏幕显示仪与玻璃座舱等90年代的先进技术,并提出由计算机统一管理的带自然语言输出的仪表,以发挥航天员听觉的作用和减轻航天员的视觉负担。  相似文献   
55.
为提高以空间站为代表的大型载人空间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益,本文在研究国际空间站(ISS)在轨运营模式及商业化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有空间基础设施的在轨运营特点、国家战略和社会商业化需求,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商业化运营模式和建立商业成果转化基金等建议,成立专门的商业化运营管理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和商业化运营,探索形成一套职责清晰、高质高效、效益突出的商业化运营管理体系,既保证空间基础设施在轨健康运行,高效开展各类空间应用,又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在孕育商业模式和创新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6.
地面重力环境中进行航天器密封舱内空气通风换热试验时,由于自然对流的存在导致换热量和温度分布与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的情况存在偏差。文章针对航天器密封舱,建立了舱内空气对流换热的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有无重力时典型工况下的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及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重力对壁面换热量的影响较大,而对空气温度及分布的影响较小;且重力的影响随空气与壁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通风流量的增大而减小,舱间通风也会减小重力的影响。因此在重力环境中进行试验时需要对壁面换热量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7.
文章针对载人航天器主动控温回路系统中采用的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类辐射器构型,分别建立了仿真分析模型,对它们在正常工作模式和辐射器支路故障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集中式辐射器的主动控温回路系统所能承受的热负荷水平要优于分布式辐射器对应的主动控温回路系统,且随着故障辐射器支路数目的增加,这两类流体回路所能承受的热负荷水平差异愈加明显。对于文章所设定的模型,正常工作情况下二者差异达到7.4%,单条支路故障时差异达到11%,2条支路故障时差异达到31.5%。  相似文献   
58.
载人飞船返回前为保证正常分离而采用了泄压的模式.分析返回泄压影响轨道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简化轨道泄压力经验模型,利用载人飞船返回前的测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一致的泄压摄动加速度,并将该参数和模型应用于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结果表明,飞船轨道预报至返回制动点的精度达到百米级,与以前的飞船返回过程相比有效提高了制动点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9.
赵思浩  郭佩  张伟 《载人航天》2014,(2):173-177
载人航天器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导航定位和相对测量以支持轨道确定和交会对接任务。为了评估当前星座条件下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对中国载人航天器的服务能力,建立了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的星座仿真场景。利用载人航天器轨道参数,对其轨道处北斗区域星座的覆盖特性和服务能力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可以用于载人航天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的时间长度、可见卫星情况、位置精度因子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载人航天轨道的一些持续时间段内,航天器可以利用北斗(区域)系统完成绝对和相对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60.
热层大气密度直接影响低轨道航天器的精密定轨,热层大气密度模型的误差是影响载人航天定轨精度的关键因素。选取400km为载人航天轨道的代表高度,利用CHAMP卫星数据修正热层大气密度模型,进而反演得到2002年的热层大气密度,统计其中长期变化特征,并分析大气密度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关系,得出热层大气密度与两种指数的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的结论,且地磁活动与大气密度的相关性更好。同时将大气密度的反演值与神舟三号飞船的实测密度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平均残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3和0.24,并且地磁平静期的误差明显小于磁暴期。结果表明,利用星载加速度计数据反演载人航天轨道大气密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