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航空   281篇
航天技术   402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4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钻取采样作为一种获取深层月壤的有效方式被应用于地外天体采样任务。不同于地面钻探,无人月面钻取采样面临诸多技术难点,例如遥操作信号延迟、探测器传感资源有限、缺乏采样点地质信息以及月壤力学特性复杂等。为保证采样任务高效可靠地执行,采样装置需充分利用有限的探测器硬件资源,依据钻进工况实时调整钻进工艺参数,对未知的钻进环境具有适应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可钻性在线辨识的月面钻进控制方法。利用可钻性指标综合评价当前对象的钻进难易程度,采用模式识别方法辨识钻进对象的可钻性等级并实时匹配最优的钻进工艺参数,从而实现钻进过程的智能控制。为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模拟月壤月岩交替布置的钻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钻进负载。  相似文献   
872.
地外天体着陆点选择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表面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往往地形复杂,对着陆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选择既满足工程约束又具有很好科学价值的着陆点,在提高任务可靠性的同时获得最优的科学回报,成为未来行星着陆任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回顾了以往地外天体着陆任务的着陆点分布情况,总结归纳了着陆点选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并给出一般选取流程,最后针对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着陆点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73.
月球具有足够大的尺寸,能够有效地遮挡来自地球的低频电磁波干扰,因此月球背面是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本文论述了利用低频射电频谱仪在月球背面进行空间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意义,给出了低频射电频谱仪工作原理、科学探测目标和系统组成。研究了低频射电频谱仪的设计,并采用低频射电频谱仪对北京中关村地区空中低频电磁波辐射频谱进行了试验探测,结果表明:低频射电频谱仪能够清晰地探测到0.1~40 MHz频带内的广播电台及授时台等发射的低频电磁波信号。  相似文献   
874.
为快速简便地设计地月自由返回轨道,提出了一种基于UKF参数估计算法的地月自由返回轨道设计方法。该算法不仅避免了传统数值方法推导相关梯度矩阵的复杂性,而且只需基于地月系统二体模型给出猜测初值,从而显著降低了自由返回轨道设计的难度,将地月自由返回轨道对应的两点边值问题的求解转化为参数估计问题,该算法可以得到高精度模型下收敛的精确解。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构简洁,求解效率较高,所得结果精确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以作为地月自由返回轨道设计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75.
总结了近20年来火星探测的重要发现以及生命、气候和地质3个方面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0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和着陆区选择的工程条件限制,并重点分析了经过3次着陆区选择研讨会,上百位行星科学家投票选取的排名前3的预选着陆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020年火星任务的着陆探测部分的一些思考,并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聚焦生命、气候和地质问题;支持载人火星探测的资源勘察;工程技术验证)提出了3个候选着陆区。  相似文献   
876.
Korea is planning a series of lunar space programs in 2020 starting with a lunar orbiter and a lander with a rover. Compared to other countries, Korea has a relatively brief history in space and planetary sciences. With the expected Korean missions on the near-term horizon and the relatively few Korean planetary scientists, Korea Institute of Geoscience and Mineral Resources (KIGAM) has established a new planetary research group focusing on development of prospective lunar instruments, analysis of the publicly available planetary data of the Moon, organizing nationwide planetary workshops, and initiating planetary educational programs with academic institutions. Korea has also initiated its own rocket development program, which could acquire a rocket-launch capability toward the Korean lunar mission. For the prospective Korea’s lunar science program, feasibility studies for some candidate science payloads have been started since 2010 for an orbiter and a lander. The concept design of each candidate instrument has been accomplished in 2012.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ayloads may start by 2014 as Phase A. Not only developing hardware required for the lunar mission but also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young students are high priorities for Korea. The new plan of the Korean lunar mission can b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outreach programs in conjunction with internationally accessible planetary data system (PD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KIGAM’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planet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also summarizes other nationwide new developments for Korean lunar research projects at Kyung Hee University and Hanyang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877.
为解决当前Simulink模型变异测试中测试执行开销大、测试用例生成效率低等问题,首先根据当前的Simulink模型变异算子集,基于程序变异技术提出了Simulink模型的变异测试过程和一组改进变异算子集.实验表明,在不影响测试用例集变异评分的情况下,该组变异算子集能够有效减少变异模型的生成数量,从而降低测试开销.其次,设计了一种基于搜索的Simulink模型变异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该方法将变异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问题转换为目标函数极小化问题,通过模拟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寻优,最终搜索出能够杀死该变异模型的测试用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典型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8.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是工程任务的重要顶层设计之一。简要回顾了国外已实施火星探测任务的主要科学目标,介绍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有效载荷配置,分析了科学目标的创新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879.
位于月球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 Basin,SPA)盆地内的前酒海纪阿波罗盆地跨越了SPA盆地的瞬时穴和盆缘。SPA盆地是已确认的月球上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因此阿波罗盆地对于认识月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区域地质作用和演化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阿波罗盆地区域月壳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靠近SPA盆缘处厚而靠近SPA盆地中心处薄,其峰环内部拥有最薄的月壳厚度。阿波罗盆地区域具有不同的光谱吸收特征。在阿波罗盆地外,靠近SPA盆缘具有更多Mg辉石吸收特征的短波吸收,而靠近SPA中心区域具有更多高Ca辉石吸收特征的长波吸收。盆地内部不同地质单元的光谱吸收特征也有差异,月海为高Ca辉石的吸收特征,峰环为Mg辉石的短波长吸收。阿波罗盆地具有最薄的月壳厚度、高程差达8 km的地层剖面、位于月球背面SPA盆地内的月海、发育充分的中央峰环,其独特性使它成为最有价值的采样点。  相似文献   
880.
建设月球基地、深入开展月球探测是后续深空探测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系统是维持月球基地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结合月球基地能源需求和月面环境特点,确定了能源系统的基本要求;对比分析了各种能源类型的特点及应用前景,明确了初级阶段月球基地能源系统应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要方式,核心技术是解决太阳能的高效存储问题;通过储能技术的分析,提出了热化学制氢结合氢氧燃料电池及光伏发电装置的能源系统方案,并对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相关内容可为月球基地的深入论证及其能源系统的具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