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10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07篇 |
航天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45篇 |
航天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对Ma=1.7的空气超声速来流稳焰凹腔上游气体燃料横向喷注的流动混合特征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在喷注的模拟燃料氦气中添加丙酮,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IF)观测了设置开式凹腔时燃料在展向和流向的空间分布。针对下游布置不同凹腔时燃料分布相似的实验结果,选取L/D=7的凹腔对其燃料混合流场进行了大涡模拟。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实验来流条件下喷注燃料大部分直接由喷流引起的上升反转旋涡对带走,只有小部分燃料经由喷流与凹腔流动涡结构的相互作用进入凹腔剪切层,并随剪切层运动对流进入凹腔内部。 相似文献
222.
223.
224.
适用于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了两个激波 /边界层相互作用诱导分离的跨声速问题 (轴对称圆弧突起和二维管道突起 ) ,采用五个有代表性的湍流模式 (BL模式 ,JL k-ε模式 ,k-ω模式 ,SST模式和双尺度模式 ) ,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对有关的湍流模式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25.
为探索总结凹槽叶尖泄漏流动气动热力特征,利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叶尖凹槽内部旋涡相互作用机理和叶顶流动换热与泄漏流能量再分布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凹槽叶尖参数化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搭建的考虑多因素实验台和可视化泄漏流动测量方案可以精确地捕捉到叶顶区域的流动结构;刮削涡在凹槽中起到"气动篦齿"作用,其形态特征的变化直接影响凹槽叶尖对泄漏流动的控制效果;高温泄漏流流体对叶片表面的冲击是叶尖热负荷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叶尖气动参数和凹槽的几何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刮削涡形态,最终提升叶尖气动热力性能。 相似文献
226.
化学危险品的意外泄漏已经造成很多事故,尤其是在隧道这样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事故发生的概率更大。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本文以RANS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基于simple算法的有限体积法,对隧道内危险性介质泄漏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隧道内危险品(乙炔)运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小孔泄漏扩散的情况,计算得到了危险性介质浓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运载车不同行驶速度和危险品泄漏释放方式(水平释放和垂直释放)对其扩散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危险性介质的扩散行为和控制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轴向三级旋流燃烧室流场结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真实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部复杂流场结构,在自有CFD平台上采用动态亚网格模型对一种轴向3级旋流燃烧室的单个头部矩形试验模型0.5MPa下冷态流场结构进行了LES(大涡模拟).为避免试验模型简化误差,对包括火焰筒上约2000个气膜孔在内的燃烧室所有精细结构进行了完全仿真.计算模拟了燃烧室内复杂流场从静止启动到统计定常状态的完整非定常发展过程,成功捕捉到主旋流与横向对冲射流相互影响作用及涡旋破碎等细观结构,获得的测点湍动能谱与湍流经典理论中惯性子区-5/3规律一致,LES时间平均流场结构与已有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试验结果吻合,表明所建立的高仿真网格与LES方法可进一步用于真实航空发动机环形燃烧室流场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30.
建立了交错式迷宫密封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基于微元理论的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理论识别方法研究了转子倾斜对密封动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倾斜可降低交错式迷宫密封泄漏量,倾斜角为0.6°时泄漏量降低约2.5%,且进出口压比越大,效果越显著;转子倾斜带来的交错式密封腔室几何形状与齿径向间隙变化使得腔室在周向存在压力分布不均,且随倾斜角增加而增大;密封各腔室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规律不同,与交错式迷宫密封腔室的几何特性有关,密封腔室进口靠近转子、出口远离转子的腔室局部出现逆转动方向的速度场,能提高密封系统稳定性,而密封腔室进口远离转子、出口靠近转子的腔室则降低系统稳定性;整个密封段的有效阻尼随倾斜角增大而增大,转子在密封段中心倾斜不会降低交错式迷宫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