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航空   684篇
航天技术   211篇
综合类   91篇
航天   1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based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s (BLSS) is a requiremen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long-duration exploratory-class manned missions in so far as they help fulfilling astronauts’ needs including nutritional demands, air regener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upport.  相似文献   
972.
矩阵博弈作为博弈论中的一个重要模型,采用矩阵运算方法,帮助利益冲突方在对手行动意图不明了的情况下,选择最优行动方案。将矩阵博弈理论引入到雷达有源干扰策略决策中,建立了干扰方与雷达方的对抗关系矩阵,并采用迭代法-Brown算法求解,得到了干扰方的最优干扰策略。  相似文献   
973.
对美国Dexter车轴公司芯轴零件材料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用国产LHS-1材料进行零件生产的建议。通过对LHS-1材料及零件的性能测试和大批量生产的考核证明,用国产LHS-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生产的零件完全能够满足美国Dexter车轴公司芯轴零件的使用要求,在生产工艺上省去了调质热处理工序,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74.
火星动力下降自主导航与制导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火星定点软着陆探测任务的需求,阐述了火星着陆动力下降导航与制导技术的必要性。首先分析了火星着陆动力下降段导航与制导问题,并总结了动力下降段导航与制导面临的挑战与难点,然后综述了动力下降段导航与制导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未来复杂地形区精确着陆,提出了实现火星动力下降段高精度自主导航与制导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75.
大型翼伞的三维气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回收物质量的增加和回收物可控定点回收要求的提出,大型翼伞的设计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K-epsilon二方程湍流模型下的Navier-Stokes(N-S)方程,对某大型翼伞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研究考虑伞衣鼓包下翼伞的气动性能,同时对翼伞单侧后缘下拉情况下(翼伞转弯过程)的气动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翼伞的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增大而增加,达到失速迎角后缓慢降低。翼伞阻力系数在负迎角时随迎角增大而缓慢降低,而在正迎角时随迎角增大而增加。翼伞升阻比开始时随迎角增大而增加,在迎角等于8°时达到最大值后随迎角增大而逐渐降低。同时,单侧后缘下拉翼伞相比普通翼伞升力与阻力系数均有所增加,但其最大升阻比却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976.
基于模糊参数优化的小行星软着陆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指数趋近律变结构控制中抖振的问题,设计出新型变速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基于小行星软着陆控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器结构。通过实时分析运动点距离滑模面的位置及趋近速率,采用模糊参数优化策略动态调整切换增益,实现在滑模面外时加快响应速度并增强系统克服摄动及外部干扰能力,到达滑模面时柔化控制量以消除抖振的目的。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变速趋近律不仅保证到达运动的快速性,且有效降低了系统抖振,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977.
张志冰  张秀林  王家兴  史静平 《航空学报》2021,42(8):525840-525840
传统舰载机采用纵杆控制迎角,油门杆控制下滑的着舰控制方式存在着操纵通道功能耦合,航迹与姿态耦合,着舰精度不高等多种不足。受舰尾流扰动、航母甲板运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飞行员需要进行高频次的下滑修正操纵,身心负担极重。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美军魔毯技术(MAGIC CARPET)系统构成与着舰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三翼面布局飞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综合直接力控制(IDLC)人工着舰精确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基于特征结构配置(EA)解耦设计直接力着舰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飞机纵向运动长周期模态与短周期模态的解耦、油门通道与纵杆通道的解耦,具有抑制舰尾流扰动、稳定飞机下滑状态、减小操纵负担的功能;而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设计方案通过鸭翼正偏增升,不但充分发挥了三翼面布局飞机气动舵面增升控制的优势,还减小了平尾配平出舵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平尾上偏所带来的升力损失。  相似文献   
978.
冯振宇  柴崇博  邹君  牟浩蕾 《航空学报》2021,42(5):524250-524250
应力强度因子(SIF)分析是含多部位损伤(MSD)结构的裂纹扩展分析及寿命预测的基础,对于连接结构采用简化模型难以考虑次弯曲、铆钉变形等因素影响。本文建立了含MSD对接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损伤模式、设计构型和约束条件下的裂纹尖端SIF分布特性以及随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孔边裂纹Ⅰ型SIF起主导作用,Ⅱ型和Ⅲ型SIF可忽略不计;由于次弯曲效应,SIF从外表面到内表面近似呈线性关系逐渐增加;MSD裂纹之间存在较强的干涉作用,且裂纹间距离越短数量越多,干涉作用越强;SIF随拼接板厚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原因是拼接板刚度和铆钉柔度对铆钉载荷传递有一定影响;采用埋头铆钉会使SIF值增加,且内外表面差异变得更大;反翘曲约束对裂纹尖端SIF均值影响很小,但能显著降低SIF沿厚度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9.
邓云山  夏元清  孙中奇  沈刚辉 《航空学报》2021,42(11):524834-524834
针对扰动环境下火星精确着陆动力下降段自主轨迹规划问题,在终端时间自由条件下,研究了基于序列凸优化方法的自主轨迹规划方法。首先,在终端自由情况下,建立初始状态无扰动轨迹预规划问题。其次,结合鲁棒Tube-MPC思想,针对线性反馈控制律,建立扰动环境下着陆轨迹重规划问题,分析重规划问题的可行性,给出了预规划问题可行的必要性条件,为控制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提出扰动环境下火星精确着陆自主轨迹规划框架。然后,针对终端自由问题,将飞行时域映射到单位时间,建立序列凸优化子问题,对子问题进行线性近似,使用序列凸优化方法进行求解并分析了收敛解的最优性。最后,进行数值仿真,验证扰动环境下火星精确着陆自主轨迹规划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0.
Th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views the lunar lander SELENE-2 as the successor to the SELENE mission. In this presentation, the mission objectives of SELENE-2 are shown together with the present design status of the spacecraft. JAXA launched the Kaguya (SELENE) lunar orbiter in September 2007, and the spacecraft observed the Moon and a couple of small satellites using 15 instruments. As the next step in lunar exploration, the lunar lander SELENE-2 is being considered. SELENE-2 will land on the lunar surface and perform in-situ scientific observations,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research for future lunar utilization including human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demonstrate key technologies for lunar and planetary exploration such as precise and safe landing, surface mobility, and overnight survival. The lander will carry laser altimeters, image sensors, and landing radars for precise and safe landing. Landing legs and a precisely controlled propulsion system will also be developed. A rover is being designed to be able to travel over a wide area and observe featured terrain using scientific instruments. Since some of the instruments require long-term observation on the lunar surface, technology for night survival over more than 2 week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The SELENE-2 technologies are expected to be one of the stepping stones towards future Japanese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moon and to exp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deep space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