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航空   836篇
航天技术   223篇
综合类   148篇
航天   2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the heat flux of regolith are critical evidence in the study of planetary origin and evolution. Moreov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netary regolith have great value for guiding future human planetary activities. For planetary subsurface exploration, an inchworm boring robot (IBR) has been proposed to penetrate the regolith,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golith are expected to be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netration process using the drilling tool on the IBR. This paper provid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n in situ method for measuring planetary regolith mechanical parameters using a drilling tool on a test bed. A conical-screw drilling tool was designed, and its drill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were experiment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drilling tool-regolith interaction model, two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planetary regolith bearing and shearing parameters are proposed. The bearing and shearing parameters of lunar regolith simulant wer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sinkage tests and shear tests conducted on the test bed. The effects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a feasible scheme for future planetary subsurface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212.
表层采样是月球采样探测的重要方式,样品智能确认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与复杂问题处理能力。结合月球表层采样铲挖工作过程,分析了铲挖过程中臂载相机图像的特点,模仿有人参与识别过程,提出了层次解耦的月球样品智能识别流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构建了一类深度卷积识别网络,完整地描述了图像、特征、标记在网络中的正反传递关系,并在月球表层采样地面试验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光照、不同背景、不同过程、不同形态的样品,具有较好的泛化识别能力,误识别率优于8.1%,平均单幅识别时间约0.7 s。  相似文献   
213.
高性能军用机环境控制系统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袁修干 《航空学报》1999,20(Z1):2-4
讨论了未来高性能军用机环境控制系统发展可能采用的技术,例如:闭式空气循环技术;综合数字控制技术;蒸发循环技术;先进驱动的空气循环机和压气机技术;以及从属于综合机载机电系统的综合环境控制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214.
口径天线绕射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口径天线近场绕射计算的卷积积分法 ,该方法可用 FFT实现快速计算 ,故它是比传统的直接积分或球面波展开法更有效的一种计算模式。在此基础上 ,对圆形和矩形口径天线的近场绕射特性进行了研究。由计算结果可见 ,口径天线在观察面上的绕场分布与口径形状、口径尺寸 ( D/λ)和观察面至口径有关。还对减小口径边缘的近场绕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15.
飞机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与辨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汪清  蔡金狮 《航空学报》1996,17(4):391-398
采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由非线性非定常效应引起的气动力增量 ,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飞机大攻角非定常气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模型在缓变运动下的线化形式和动导数表达式。讨论了模型参数的辨识问题。算例证实了所建立的气动力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所述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6.
Results of a numerical (CFD)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ebody shape on local flow parameters at a bottom-mounted inlet entrance are presented. The free-stream Mach number is assumed to be 3.5–7.0.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forebody shape optimization are provide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ir inlet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217.
熊国淼  李云鹏  李鹏蛟  陈超 《航空学报》2021,42(8):525821-525821
针对雷达-电子战一体化共享信号波形的设计需求,提出一种伪码噪声调频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的探测干扰共享波形。在伪码序列的伪随机性和规律性上,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分析并验证了该探测干扰共享波形具有良好的模糊函数以及线性可控的频谱特征,有效通带内干扰功率利用率平均可达38%;通过探测干扰共享信号的相关信号处理,本地接收机能够成功地对信噪比不低于-27 dB的回波信号进行检测,且改善因子可达30 dB。  相似文献   
218.
针对目前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在实际试验中由于各类干扰信号和多径衰落导致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识别算法前端的信号分离算法,可有效地减少其他电磁信号对于识别算法输入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的正确识别率。该算法将灾变策略和搜索状态的自适应引入量子粒子群算法,通过对混合信号的联合对角化从截获的观测信号中提取出目标通信辐射源的有用信号。为了更加系统、直观地衡量算法的分离效果,提出分离熵来量化算法的整体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分离算法可以把目标通信辐射源的有用信号从复杂电磁环境中提取出来,从而提高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确识别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9.
用于识别双星故障的RAIM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的基于识别门限的卫星故障识别算法存在漏检和误警致使识别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可用于识别双星故障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新的奇偶矢量与故障特征平面,利用奇偶矢量与故障特征平面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识别卫星故障,使得算法不再受限于识别门限的影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识别门限引起的识别效率较低的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传统的基于识别门限的算法相比,双星故障正确识别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正确识别率可达到90%.同时,与基于门限识别的重构最优奇偶矢量法相比,计算量可减少约61.2%以上.  相似文献   
220.
文章从传感器的重要性及"经济上可承受性"引出了"综合传感器系统(ISS)概念"并对其定义、实现方法和验证结果及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孔径综合、射频综合和ISS管理做了图示说明.指出传感器综合技术是本世纪初航空电子的关键技术,对未来作战飞机有致关重要的影响,并就我国开展这项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