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航空   575篇
航天技术   95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针对非仿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非线性反步控制方法。首先,基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仿射模型,设计了基于反步法的鲁棒跟踪控制器;其次,鉴于该控制器的性能和鲁棒性对参数比较敏感,借助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对控制器进行了参数在线调整和控制指令补偿;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当存在额外扰动和未建模动态时,所提出的智能控制器仍能保证攻角稳健跟踪期望目标。  相似文献   
172.
本文从非定常Euler方程出发,应用谐振摄动法计算了球锥体超声速、高超声速下的俯仰阻尼导数和。Euler方程的求解利用SCM方法和MacCormack的两步算法。文中用任意攻角下不同俯仰轴的气动导数转换公式来简化计算,用较粗网格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程序编制相对简单。一次计算可以得到定常绕流解及一系列钝头率、不同俯仰轴下的多种动导数结果,在ELXSI6400机上约需20~40分钟。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程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3.
马赫数对后掠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尖前缘翼诱导激波和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场壁面特性,着重强调马赫数影响。给出2.0≤M≤8.2、a≤35°分离流场中,锥型干扰区内主分离线和再附线位置与无粘激波角β0和迎角a的相关式,证实无粘条件是控制锥型区尺度的主要因素,面高超声速与超声速干扰流中二次分离随激波强度的不同发展,表明干扰流场的细致结构与可压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4.
通过求解薄层近似的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带座舱飞船高超声速粘性绕流,首次系统地给出了攻角为5°、10°、20°、30°和40°情况下的物面分离形态、横戴面流线形态、纵剖面流线形态以及旋涡沿涡轴的演变形态。分析和比较表明,本文采用数值可视化方法给出的流场拓扑结构与相应的拓扑规律完全吻合。在飞船后体流场横截面流线中,本文发现了稳定的极限环流态,该极限环涡心处沿涡轴方向的速度是超声速  相似文献   
175.
本文研究高超声速流动绕三维低凸台的流动特性。凸台高度与边界层厚度之比介于0.5~0.8,凸台周边倾角介于14°~45°。在高超声速风洞中,来流马赫数为5,单位雷诺数为2.6~6.0×10~7/米。实验过程中测量了模型中心线及特殊部位之表面压强分布,根据纹影记录及表面流动显示确定激波与边界层干扰流场特性及分离区的变化。发现分离区在中心线上距凸台最远,而在凸台肩部距周边沿法线方向最近,确定了中心线上最大压强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6.
本文讨论了高超声速粘性激波层方程数值计算时差分格式引起的物理失真问题。具体分析了全隐格式格式粘性的影响,并作了数值试验。为了验证隐式结果的可靠性。在超声速激波风洞中测量了钝锥的表面压力分布,并与计算结果作了比较,两者基本一致。 本文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了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粘性激波层绕细长球锥的流动。计算时采用连续方程和法向动量方程耦合求解的方法以解决细长体远后身区计算中的问题。应用网格技术和加强系数矩阵主对角元素优势的方法提高了化学非平衡流计算的雷诺数范围。文中给出了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流的计算结果,并与其它文献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7.
采用混合网格,利用DLR所发展的计算软件TAU对X-38高超声速粘性绕流进行了数值计算,网格自适应技术被用来生成有效的计算网格及提高对流场细节的分辨率。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实验结果和用结构网格得到的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8.
根据根据力学中的力螺旋概念,论述了再入飞行器的气动轴存在的一般性,分析了再入飞行器气动轴的三种类型,提供了确定气动轴的方法,建立了计算非对称再入飞行器飞动轴的近似方法和数值方法,近似方法基于修正的牛顿流理论和推广的内伏牛顿流理论,数值方法基于J.E.Daywitt教授发展的分离系数矩阵欧拉方程时间相关方法和张鲁民研究员发展的三维定常分离系数矩阵欧拉方程的空间推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9.
高超声速流动中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超声速(M=6)流动中,实验研究了侧向喷流的干扰特性,并探讨了喷流压力、攻角、迎风侧及背风侧喷流对侧向喷流干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超声速流动中,随喷流压力增大,喷流弓形激波与来流弓形激波相交,喷流前的高压区增大,而喷流后的低压区几乎不受影响,喷流的控制效果加强.与迎风侧喷流相比,背风侧喷流控制效果更好,这一趋势随攻角的增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0.
吴大方  林鹭劲  任浩源  朱芳卉 《航空学报》2019,40(4):222594-222594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俯冲段、高机动变轨或瞬间外露定位探测设备时,快速变化的高热流密度气动热会对天线窗、天线罩等部件产生强烈的热冲击。判断脆性材料透波部件在大热流密度冲击下是否出现断裂破坏及确定断裂时间点,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能否最终锁定并击中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石英灯红外辐射式大热流冲击试验系统,最大冲击热流密度可达1.5 MW/m2,并对SiO2和Al2O32种脆性材料进行了高速热冲击试验。热流冲击模拟准确,控制结果与预设热流的相对误差小于1.0%。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实时采集热冲击过程中脆性材料表面散斑图像的动态变化,成功捕捉并获得了断裂时间点这一重要关键参数。通过对散斑图像的分析计算,得到了脆性试验件断裂前的表面应变的变化。试验结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透波天线窗等信号探测定位部件在高速大热流热冲击下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