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9篇
  免费   1412篇
  国内免费   2307篇
航空   7244篇
航天技术   2146篇
综合类   1354篇
航天   230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450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04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9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准确地预示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中止这一瞬变过程,对飞行器飞行精度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一维不定常流动数值计算模型,考虑了传热、摩擦、燃面变化,燃烧室长径比、通喉比等因素,计算了推力中止过程内弹道,给出了燃气参数沿燃烧室长度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2.
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叙述了胶接工艺应具备的条件,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特点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83.
马俊 《上海航天》1996,(2):61-63
为了对某航天产品的焊接焊缝的熔深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动氩弧焊焊接设备的控制器作了改进,并设计了一套控制电路。实际应用证明,改进后的设备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并可用于非接触引弧的各类直流焊机上。  相似文献   
84.
飞行器姿态系统变结构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具有纯延迟、惯性和由开关控制的非线性飞行器姿态系统,本文提出了采用解耦变结构控制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行之有效,具有优良的鲁棒性,设计方法简单和易于实现数字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论证防这导弹自动驾驶仪的一个重要开发方向--研制自适应模块,提出自适应模块的一般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方案,报告自适应模块性能样机研制和自适应回路仿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本文提出了一个按降低轨迹灵敏度综合最优设计飞行控制系统的方法。它能使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品质,同时对系统参数的变化及非线性产生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该设计方法具有通用性和程序化,系统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利用四元数作为误差信号进行航天飞行器姿态控制的控制规律,应用Pontrgagin极小原理导出了喷咀最优控制开关曲线,所得结果不仅可用于交会对接段也适用于航天飞行器上升段和返回段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88.
本文根据线性最优调节器加权阵与闭环系统极点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综合最优系统设计法,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动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文中应用这种方法对某型飞行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使飞行器性能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9.
万九卿  于劲松  张伟 《宇航学报》2006,27(6):1393-1396
研究带有大型单翼太阳帆板的三轴稳定卫星在稳态运行期间姿态精确定向问题。计算了卫星运行空间的环境干扰力矩,分析了传统控制方法的局限性,并给出一种新的卫星姿态高精度动态补偿控制算法。推导了卫星的挠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比较了此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姿态控制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90.
多体分离抛撒初条件与分离特征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益农  贾区耀 《宇航学报》2005,26(2):140-142
多次风洞自由飞多体分离抛撒实验均证实了被抛撒物运动初条件对抛离成功与否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可采取"戴帽"措施;但数值计算结果与此相反,因而需深入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常规形式的风洞测力方法,无法模拟各分离体之间很大的相对速度。分离过程中"特征时间"是很小的,因而风洞实验以及数值计算必须计及非常小的"特征时间"所反映的非定常气动力。多体分离的实践表明,至少在快速分离过程中运动动力学相似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