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1篇
航空   99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JDZ-3型电涡流激振是研究外覆纤维合材料薄壁金属圆管振动特性的激振源,本文阐述了电涡流激振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及其在研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试验,如涡流感应头结构型,恒磁路系统,激振器与试件之间的间隙,交流激磁强度和感应头激磁线圈的设计等。还介绍了激振器与功效的阻抗匹配,最后,用该设备对六种不同圆管进行激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飞行器舵面的颤振特性与舵机动态特性有很大关系.提出了2种考虑舵机复刚度颤振分析的工程分析方法,第1种方法思想是对舵面和舵机的耦合系统(下文称舵系统)模型在各种来流速度下进行状态矩阵的稳定性判断,称为时域方法;第2种方法是将舵机复刚度特性包含在频域颤振方程中,使用改进的V-g法求解该方程得到舵系统颤振特性,称为频域方法.通过对舵系统模型算例的数值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发现传统的按扭转频率进行舵机刚度等效的舵面颤振工程计算方法的结果相对于该方法有较大差别.说明当舵机动力学特性较差时,在舵面颤振分析中考虑舵机复刚度特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3.
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负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恒功率负载的概念及其特性,介绍了电源系统中恒功率负载的工作原理,并对多电飞机电源系统的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负阻抗特性引起的飞机电源系统不稳定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74.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the main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ISO satellite on the abundanc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 in the direction of molecular clouds, evolved stars, galaxies, and in the bodies of our Solar System. We also discuss the modeling of H2O and the difficulties foun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the need of collisional rates and the perspectives that future high angular and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observations of H2O with the 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 will open.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静止变流器电路的系统设计问题,对航空静止变流器的SPWM直接升压设计方案和间接升压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的重点是电路的变换效率。根据电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阻抗匹配和波形变换。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SPWM直接升压电路系统虽然系统设计简单,但是变换效率较低;间接升压系统电路的设计比较复杂,变换效率较高,而且中间高压直流环节不能省略。  相似文献   
76.
近室温磁制冷工质选择的热力学准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近年来在制冷界研究相当活跃的磁制冷的工质,尤其是近室温磁制冷的工质-铁磁材料,在外加磁场中的热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选取近室温磁制冷工质的理论依据和原则,使实际中的选择工作有了针对性,减少了盲目性。  相似文献   
77.
结构吸波材料多层阻抗渐变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多层阻抗渐变的吸波结构设计思想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多层阻抗渐变思想在吸波层板和泡沫两类结构吸波材料设计上的应用。理论计算与试验验证结果均表明,采用多层阻抗渐变设计能够使吸波层板和泡沫的吸波带宽向低频拓展,同时显著提高吸波泡沫的吸收强度。具有三个阻抗渐变吸收层的4 mm厚吸波层板在5~18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10 d B;具有六个阻抗渐变吸收层的22 mm厚吸波泡沫在2~18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10 d B,其中在6~18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20 d B,8~12 GHz频段反射率小于-30 d B。多层阻抗渐变设计是提高结构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8.
Models of the origins of gas giant planets and ‘ice’ giant planets are discussed and related to formation theories of both smaller objects (terrestrial planets) and larger bodies (stars). The most detailed models of planetary formation are based upon observations of our own Solar System, of young star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and of extrasolar planets. Stars form from the collapse, and sometimes fragmentation, of molecular cloud cores. Terrestrial planets are formed within disks around young stars via the accumulation of small dust grains into larger and larger bodies until the planetary orbits become well enough separated that the configuration is stable for the lifetime of the system. Uranus and Neptune almost certainly formed via a bottom-up (terrestrial planet-like) mechanism; such a mechanism is also the most likely origin scenario for Saturn and Jupiter.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钱学森科学历程的三大创造高峰:创建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开创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以及系统工程管理方法与技术;建立系统科学及其体系,创建系统学,并开创复杂巨系统科学与技术领域.以钱学森建立的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为基础,分析了钱学森的系统科学体系、系统学与综合集成方法,以及复杂巨系统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