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4篇
航空   310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在长期运行中很容易发生定转子绕组过热故障。以绕组温度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绕组过热故障成因的基础上,分别从电机热性能和参数辨识两方面进行检测。使用参数辨识法时,首先利用电机电磁数学模型辨识定转子绕组电阻,再根据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定转子温度,从而判断绕组是否过热。最后基于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了定转子绕组参数辨识法的正确性,为DFIG诊断绕组过热故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42.
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为了维持大电网的平稳运行,要求双馈风机等新能源机组参与电网调频。双馈风机的转子侧变流器存在容量限制,而调频过程中转子电流变化可能会超出此限。为应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得出了额定转速下dq系的转子电流控制模型;然后使用误差转化函数与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了限制转子电流的控制器,并与常规的虚拟同步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虚拟同步控制策略,可以兼顾风机调频的需求与调频动态过程中转子电流的限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器参与电网调频的能力以及对于转子电流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443.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目前广泛应用于风电事业。就自身结构而言,轴承是电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状态决定着电机整体的运行性能。在实际风电场中一般会定期更换电机轴承,但该方法不能避免轴承产生的早期故障。因此对其进行故障初期的诊断尤为重要。首先简单介绍DFIG轴承故障的产生机理及故障模式,再对近几年来相关的诊断方法做逐条归类阐述,最后基于现有成果展望未来DFIG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为日后该领域的突破和新方法的提出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44.
以三峡700 MW水轮发电机为例,基于传热学和热应力理论,建立转子磁极三维求解模型,并给出相关的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热应力进行求解,得到在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情况下的磁极热应力分布。在此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短路匝数变化与匝间短路位置变化对磁极热应力的影响。通过计算研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为匝间短路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电机设计者以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5.
李俊卿  李忠徽  仝宗义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5):100-104, 110
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DS证据理论,搭建了扩展Park变换模型以及失电残压模型,从多元信息融合的角度进行定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仿真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精确度,从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46.
控制机翼附面层分离的涡流发生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翼型附面层分离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低速风洞中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弦向位置和安装偏角对超临界机翼附面层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梯形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机翼附面层分离的控制主要起减阻作用;其弦向最佳位置在分离线前约4倍涡流发生器高度之间;最佳安装角为35°。  相似文献   
447.
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即在电励磁双凸极电机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利用M atlab对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进行非线性建模与仿真;并导出了电励磁双凸极电机无刷直流发电系统考虑换相过程时的非线性仿真模型。最后,用提出的非线性建模和仿真计算方法,对一台三相12/8极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电势波形进行了仿真,进而计算出电机的空载电势。结果表明:空载电势和空载特性的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448.
双流发电机励磁调压系统对发电机交直流电源的输出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励磁调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系统分别采用交/直流调压器(WZT-3型/SLT型),实现飞机发动机起动所需 115/200V、400Hz交流电和 28/56 V、0~70 V直流电的输出。采用 Saber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励磁调压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49.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8):30-44
It has been recently shown that Sub Boundary layer Vortex Generator (SBVG, abbreviated as VG hereafter) can suppress the Cross-Flow (CF), and therefore, can eliminate corner separation and increase aerodynamic loading when installed on the end wall inside middle-load compressor passages. However, when VGs are applied in high-load compressor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deal results. This is because the definition of the VG attack angle in the presence of CF in existing research is confusing, and the stronger CF in high-load compressors worsens the problem and results in an improper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range of VG attack angle. Therefore,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VG attack angle in the presence of CF and reveals the CF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VG on a flat plat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phenomena around a VG both with and without CF are also studi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height or attack angle of the VG generates a greater CF suppression effect. However, the cross velocity increases when surmounting the primary vortex induced by the VG, except that this enhanced CF is less conspicuous for larger VG heights. Compared to the cases without CF, the VG suffers an additional loss because of the stronger separation and primary vortex loss caused by the CF.  相似文献   
450.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调节控制技术的研究历程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航天动力研究基础,指出通过在主系统或副系统管路上设置液体或燃气流量调节装置、通过可调结构的针栓式喷注器同步对流量与压力进行匹配调节仍然是实现大范围变推力调节的两种主要手段;分析了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调节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其调节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建议,为我国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的发展和有关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