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航空   1783篇
航天技术   593篇
综合类   428篇
航天   5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采用隐模型跟踪算法,针对多操纵面布局的飞机,进行控制增稳设计,要求具有满意的飞行品质.因而按照飞行品质规范和飞机动力学特性,对理想模型的选取做了深入分析;并对控制方案从指令跟踪精度、大气紊流响应和对其它扰动的抑制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其中用结构奇异值对增稳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方案能有效抑制扰动,并具有合适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862.
脉冲相位法及其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抑制各种因素的干扰,提高脉冲热像无损检测对复合材料的缺陷探测能力,研究了基于像素点时间信号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的脉冲相位法及其在复合材料结构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利用脉冲相位法进行脉冲热像数据处理的原理,讨论了信号处理中的频域混叠和频谱泄漏问题,进行了碳纤维增强塑料试件的脉冲相位法检测实验,以信噪比为指标对图像处理效果进行了定量比较.通过实验说明脉冲相位法不仅具有快速获取原始热像、对表面加热不均不敏感、无需预先知道无缺陷区的位置的优点,而且对随机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所得的相位图像有较高的信噪比,因此是复合材料结构无损检测和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3.
遥感图像受控有失真压缩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绘遥感领域, 对图像的像质要求较为严格, 但即便如此, 遥感图像数据中仍然含有噪声, 从而有损压缩是可行的。文章在遥感图像信噪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遥感图像受控有失真压缩技术。首先分析了遥感图像有失真压缩的可行性; 然后应用小波的良好变焦性能, 对遥感图像施行2层2维小波的塔式分解; 对低频子图进行精细量化,对高频子图进行从粗到精的量化; 最后, 考察不同的高频量化器对遥感图像的压缩倍率和恢复图像像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4.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质量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产品生命周期和产品进化链质量保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和产品进化链的多层次质量数据模型.该模型以融合产品结构模型和产品进化模型的广义物料清单作为单一数据辐射源,通过产品进化模型完整表达产品的改进过程,实现了产品进化生命周期内的质量数据的集成.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将广义物料清单的多视图按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过程实例化,并以此作为质量数据载体.围绕质量数据载体阶段性的质量管理过程组织产品实现过程中质量业务活动,以质量业务活动为基础,完成具体的质量数据对象的操作与关联,通过"载体—过程—活动—业务对象—物理数据"的关联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质量数据的集成.   相似文献   
865.
星载SAR亚马逊雨林辐射定标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辐射定标是准确、定量描述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星载SAR在轨运行期间,天线方向图较之发射前可能存在较大的失真,从而严重影响所获取的SAR图像数据质量,因此准确测量在轨飞行时天线俯仰向方向图特性并予以补偿是星载SAR辐射定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利用具有均匀后向散射系数特性的分布目标进行外定标是测量双程俯仰向天线方向图的最佳方案,而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稳定、最均匀、最平坦的分布目标,后向散射系数几乎不随入射角变化,是公认的理想测试场地.鉴于目前我国尚无自行采集的星载SAR图像数据,我们对星载SAR回波功率仿真、天线方向图模型参数估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利用仿真的亚马逊雨林SAR功率图像成功地实现了星载SAR俯仰向天线方向图在轨测试关键环节的模拟,对我国的星载SAR辐射定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6.
顾冬冬  张晗  刘刚  杨碧琦 《航空学报》2021,42(10):524868-524868
微桁架夹芯板点阵轻量化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重要应用,选区激光熔化(SLM)增材制造技术可克服传统工艺局限性,高质量一体化成形复杂点阵结构。以稀土Sc改性高强Al-Mg合金为对象,采用SLM工艺对其进行工艺优化试验,并基于优化结果对微桁架夹芯板开展一体化成形工艺调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LM成形Al-Mg-Sc-Zr合金表面质量、冶金缺陷等随激光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在激光功率400 W、扫描速度800 mm/s的条件下获得较高表面质量(粗糙度为13.2 μm)及致密度(相对密度为99.5%)。当扫描速度较低时试件熔池底部形成一次Al3Sc析出相,而当扫描速度过高时因凝固速度过快析出相减少,导致试件显微硬度降低。在优化工艺区间内,随激光扫描速度增加SLM成形Al-Mg-Sc-Zr微桁架夹芯板粘粉比例下降,构件质量随之减轻;水平方向构件尺寸精度、桁架微杆成形精度均随扫描速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67.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对国内外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图像融合的主要步骤,概括了目前主要图像融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各种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给出了评价图像融合效果的标准和方法,指出了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8.
星敏感器中星图图像的星体细分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5  
介绍了星敏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星图图像的预处理的主要方法,将传统质心法、带阈值的质心法、平方加权质心法和高斯曲面拟合法应用于星敏感器中星图图像的星体细分定位,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带阈值的质心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星体细分定位方法.就噪声水平、阈值选择及低通滤波对细分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利用仿真结果对模拟星图图像的星体进行了细分定位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9.
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等截面圆管直肋式辐射器的肋片和外管壁相互间的辐射换热,数值模拟了第一类换热边界条件下散热器的散热过程。分析了辐射器的肋片数、肋片高度、肋片厚度及管壁温度对肋片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肋片质量一定的条件下肋片数及肋片高度均存在一优值,在该值附近肋片的散热效率最高,且该值受管壁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该值越小;在肋片外形不变的条件下,增加肋片的厚度来提高辐射器的散热性能并不是经济的途径;肋片的散热效率随管壁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壁温较高时安装肋片的必要性降低。  相似文献   
870.
Clusters of galaxies are self-gravitating systems of mass ∼1014–1015 h −1 M and size ∼1–3h −1 Mpc. Their mass budget consists of dark matter (∼80%, on average), hot diffuse intracluster plasma (≲20%) and a small fraction of stars, dust, and cold gas, mostly locked in galaxies. In most clusters, scal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ir properties, like mass, galaxy velocity dispersion, X-ray luminosity and temperature, testify that the cluster components are in approximate dynamical equilibrium within the cluster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well. However, spatially inhomogeneous thermal and non-thermal emission of the intracluster medium (ICM), observed in some clusters in the X-ray and radio bands, and the kinematic and morphological segregation of galaxies are a signature of non-gravitational processes, ongoing cluster merging and interactions. Both the fraction of clusters with these featur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ynam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irregular clusters and the surrounding large-scale structure increase with redshift. In the current bottom-up scenario for the formation of cosmic structure, where tiny fluctuations of the otherwise homogeneous primordial density field are amplified by gravity, clusters are the most massive nodes of the filamentary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cosmic web and form by anisotropic and episodic accretion of mass, in agreement with most of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In this model of the universe dominated by cold dark matter, at the present time most baryons are expected to be in a diffuse component rather than in stars and galaxies; moreover, ∼50% of this diffuse component has temperature ∼0.01–1 keV and permeates the filamentary distribution of the dark matter. The temperature of this Warm-Hot Intergalactic Medium (WHIM) increases with the local density and its search in the outer regions of clusters and lower density regions has been the quest of much recent observational effort.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an impressive coherent picture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osmic structures has emerged from the intense interplay between observations, theory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Future efforts will continue to test whether this picture keeps being valid, needs corrections or suffers dramatic failures in its predictive 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