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航空   1039篇
航天技术   142篇
综合类   125篇
航天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分析了航空同步电机的磁路结构特点,建立了电机的等效磁路模型,由等效磁路的拓扑结构导出其磁位非线性方程,再由磁路欧姆定律及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求出其数值解,计算了电机的空载特性和零功率因数负载特性,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72.
某型航改燃机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国全  蔚夺魁 《航空发动机》2004,30(1):14-15,42
介绍了某型航改燃机整机振动设计特性及其现场调试并作出试验总结  相似文献   
173.
中国航改燃气轮机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改装燃气轮机的基本现状和应用前景,总结了航改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经验,探讨了中国自主开发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4.
本文建立一个数值模拟完全气体混合流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首先应用混合气体的Euler方程和每种气体组分的质量分数方程来控制流动.为了消除混合网格内气体组分界面附近出现的非物理振荡,我们假定混合气体的每种组分达到了动力学平衡状态然而尚未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这种思想导致需要另外给定每种气体组分的总能量方程.为使用高分辨格式来求解这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并且简化对所需要的Jacobi矩阵的推导,混合气体的压力方程也被耦合起来.Godunov型的波传播方法被采用来离散求解所获得的控制方程.从典型算例结果来看,一维问题的数值解与精确解一致,二维问题的数值解与理论分析一致.这说明本文的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5.
燃气涡轮发动机地面试验传感器数据确认概念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燃气涡轮发动机传感器数据确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详细阐述了基于发动机和试验系统物理模型的解析冗余检验相关多传感器信号有效性方法,以及基于信号序列统计与时频特征分析的单传感器通道信号有效性的确认方法,提出了传感器数据有效性确认系统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76.
文中对直升机红外抑制器椭圆截面喷管排气的辐射热流进行数值分析,并预估排气温度分布、速度和燃气成分分布对辐射热流的影响。为了计算辐射热流和考虑尾焰对周围环境的传热,采用形式简单并可用通用方程计算程序计算的六热流辐射模型。由于排气流场内温度和密度变化较大,故紊流模型采用考虑密度变化的修正双方程k-ε模型。本文中所用的比热C_(pm)是随气流温度和成分而变化,温度用迭代法求得。喷管出口截面为椭圆形,排气为三元自由射流,控制方程为三元抛物形偏微分方程,可采用前进积分求解,这样既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又可节省机时。并根据三元喷流周向边界条件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CTDMA解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7.
王琴芳  马申义 《航空学报》1993,14(8):424-426
在TA-6发动机的压气机出口处引气,得到了发动机转速不变条件件下压气机增压比、引气阀压力损失系数、引气管内气流总压和引气气流温度与引气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引气量在9~22%范围内变化时,TA-6发动机流量几乎不变,压气机增压比变化仅5%,引气压力为1.27×10~2~2.45×10~5Pa,引气温度约473K。所得结果可为燃气涡轮装置引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8.
固冲火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若干典型例子系统总结了目前固冲火箭技术的研究与进展情况,着重指出了该技术在达到实际应用之前尚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9.
不同结构多点喷射燃烧室冷态流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流数、文氏管间距、扩压器与头部的间距等多点喷射燃烧室设计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来获取它们对多点喷射燃烧室回流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流数由0.82提高到1.24,回流区最大负速度和长度分别增加了52%和34%,最大负速度随旋流器叶片安装角是线性变化的;文氏管间距由0增加到0.4倍的文氏管出口直径时,回流区半径增加了33%,长度增加了43%;增大扩压器出口面积和头部与扩压器间距有利于旋流器之间流量分配均匀.   相似文献   
180.
逆压力梯度下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放大模型在低速回流式风洞中进行了实验,研究了逆压力梯度下圆柱形孔、扇形孔和双向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孔间距、前倾角和径向角等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形孔的气膜冷却效率最大,双向扩张形孔次之,圆柱形孔最小.孔间距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且动量比越小,孔间距的影响越大.前倾角越小,气膜冷却效率越大,动量比越大,前倾角的影响越大.径向角的影响较复杂,小于30°且递增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大于30°时,气膜冷却效率随径向角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