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航空   261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从飞行控制系统原理出发,以某型电传飞机为例,通过六自由度仿真对比,分析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对飞行品质的影响,并从飞行品质的角度出发,对采用电传飞控系统飞机的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22.
This paper addresses connectivity preserv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problem of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with multiple obstacles and parametric uncertainties under a proximity graph. In the proximity graph, each spacecraft can only get the states of the neighbor spacecraft within its sensing region. Connectivity preservation of a graph means that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graph should be preserved at all times during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We consider two cases: (i) the obstacles are static, and (ii) the obstacles are dynamic. In the first case, a distributed continuous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artificial potential function and equivalent certainty principle i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unknown parameters and the static obstacles. In the second case, a sliding surface combined with a distributed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tackle the 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obstacles and the unknown parameter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algorithms, the desired formation configuration can be achieved whil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graph is preserved and the collisions between the spacecraft and the obstacles are avoid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423.
战斗机动态逆控制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常规动态逆和模型参考动态逆设计了战斗机飞行控制律,并通过开环时域仿真以及基于任务的闭环飞行品质评估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类控制律的特点及差异.研究表明,模型参考动态逆对高频小幅指令跟踪效果较好,在需要驾驶员频繁补偿的飞行任务中表现出的飞行品质更佳.研究结果对战斗机飞行控制律的选择与设计、控制律与飞行任务种类的匹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24.
深入研究了飞行品质规范中滚转振荡指标的物理意义,探讨了以侧滑相位描述滚转振荡指标的机理,分析了影响滚转振荡指标边界的三个因素。针对再入无人飞行器各飞行阶段,分析了滚转振荡指标的适用性。最后,基于方向舵交叉控制可以减小滚转速率振荡幅值比的控制策略,针对再入无人飞行器对滚转振荡指标的边界进行了初步拓展,为再入无人飞行器飞行品质指标的制定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425.
小展弦比飞翼标模尾部畸变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飞翼布局模型风洞试验中,为实现尾部支撑需对模型进行尾部修形。为摸清飞翼布局模型局部外形畸变的影响规律,本文在 FL-14风洞对某小展弦比飞翼布局原始模型和尾部外形畸变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增量法获得了尾部外形畸变的影响规律,并与国内三座低速风洞的三种支撑装置的近/远场支架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侧滑角时,在小迎角范围内尾部畸变影响量显著大于支架干扰量,在中大迎角范围则与支架干扰量级相当;畸变横向影响量较大,且随侧滑角增大而增大。所以应对全机的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畸变”修正,或对尾部畸变外形进行优化,以减小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6.
飞翼布局飞机开裂式方向舵的作用特性和使用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磊  王立新  贾重任 《航空学报》2011,32(8):1392-1399
大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取消了垂尾和常规方向舵,通常采用大偏角的开裂式方向舵作为偏航操纵面.基于风洞试验数据,研究了开裂式方向舵的偏航操纵非线性、小偏角偏航舵效低、附加力效应显著和3轴操纵耦合等特性,并分析了其偏转对飞机气动特性和稳定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开裂式方向舵在各飞行任务阶段下的使用特点,如针对其小偏角偏航舵效低的特性...  相似文献   
427.
250座级翼身融合无尾布局客机操稳特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曙光  陆艳辉  巩磊  刘晓静 《航空学报》2011,32(10):1761-1769
 翼身融合(BWB)飞翼布局是未来新一代客机的热点方案之一,然而由于没有常规尾翼,面临着稳定性和操纵性方面的困难。为此,在一架250座级BWB客机布局设计研究基础上,根据平衡、增稳和机动等要求,设计了操纵面配置方案;根据适航要求和电传飞机飞行品质要求设定增稳目标,并将其直接纳入特征结构配置要求中,通过前向通道修正响应类型,保证获得与飞行阶段相适应的响应特征和满意的飞行品质参数;为了提高安全性,在增稳控制设计基础上,在指令回路增设了姿态保护和限制模块。研究结果表明, 该设计方案能够提供较合适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控制增稳后具有满意的飞行品质,保护模块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28.
张礼  王正平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2):56-59,63
以多舵面组合下的无尾飞翼布局为基础,建立全机的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进行固有模态分析。对颤振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分析了多舵面下的颤振和振动特性,研究了在机身后缘机翼外侧的副翼改成对开式双舵面后无尾飞翼布局的颤振和振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建模和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9.
孙传伟  黄一敏  高正 《飞行力学》2001,19(1):10-12,25
针对飞行品质评估需要,结合建模工作中的经验,讨论了模型复杂度和真实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阶次的入流模型和非定常气动模型对结果的影响,考虑了旋翼尾迹对机身的气动干扰作用,并对涡轮轴发动机和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在飞行力学模型中的重要作用做了阐述。还地逆仿真方法在飞行品质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30.
通过对中国民航空管不安全事件的统计特征分析,以及对空管人员执业素质要求的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国民航空管人员执业素质的基本心理要素,并结合空管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空管职业对从业人员心理品质的要求,探索对空管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