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9篇
航空   261篇
航天技术   111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分析了敏捷性与飞控系统控制律之间的关系.以某典型三代机为例,根据飞行品质要求对其控制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地面仿真系统上对与控制律相关的敏捷性尺度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原飞机和采用新控制律飞机的敏捷性,验证了分析结果,并对控制律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32.
小展弦比飞翼布局作战飞机可控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超  李林  王立新 《航空学报》2008,29(4):788-794
 飞翼布局飞机取消了常规布局飞机采用的安定面和操纵面,由此引起其可控性设计的诸多新问题。以某小展弦比飞翼布局作战飞机为例,利用风洞试验结果研究了几种典型新型操纵面的操纵新机理及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操纵效能等。基于可控性设计的要求,估算了该飞翼构型作战使用所需的三轴最大控制力矩系数。通过引进舵容量的概念提出了新型操纵面的参数化设计方法,最后对这一新布局方案进行了可控性评估,为飞翼布局飞机概念设计阶段的新型操纵面布置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3.
编队卫星相对运动描述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峰  雪丹 《宇航学报》2008,29(6):1689-1694
对于近地轨道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理论研究,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直角坐标法和 轨道要素法。利用直角坐标法得到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可以用于编队队形控制研究,轨道 要素法能够给出相对运动的运动学描述,便于定量研究摄动影响和进行编队队形设计。分析 了直角坐标法在描述卫星长期编队飞行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利用轨道要素描述编队卫星相 对运动的各种研究方法,包括轨道要素差法、相对轨道要素法和参照轨道要素法等。  相似文献   
234.
编队飞行卫星群相对轨道摄动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队飞行卫星群在运行过程中将受到各种摄动因素的影响,相对运动队形可能受到破坏而影响飞行任务的完成。针对中、低轨道编队飞行任务,分析了各种摄动因素对编队卫星相对队形的影响;导出了编队飞行卫星群相对队形的稳定条件;最后,结合稳定条件对典型编队队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5.
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地面上模拟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的实验。首先介绍了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地面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由机器人模型、视觉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网络系统、操作台、运动规划系统、气浮系统七个子模块构成。其次简单介绍了双臂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捕捉目标策略,最后介绍了基于该实验平台的几种实验。  相似文献   
236.
在一种分层控制体系结构下研究了分布式卫星系统的构形变换问题。以控制量的二次型性能指标作为构形变换控制的优化指标,线性离散模型下的构形变换动力学约束作为基本约束,将构形变换的路径规划问题作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求解,并给出了数值仿真的算例。在单个绕飞星构形变换规划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体优化方法,使构形变换过程中整体能量最优,依此作为构形变换的顶层规划方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37.
研究近地轨道卫星编队构形在引力摄动作用下的长期演化机理。把用转移矩阵法得出的相对运动分析解表达成一般轨道根数形式,为研究摄动影响而进一步表达成无奇点轨道根数形式;根据各轨道根数的J2摄动解分别研究编队构形在轨道坐标系三个方向上的振幅与相位的长期变化情况,揭示了构形引力摄动的长期演化机理;给出编队构形的摄动表达式,并以仿真实例验证其可信性;最后给出构形长期引力摄动的相关结论,并对编队构形设计提出建议,这将为研究编队构形的规划技术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3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1):2972-2988
In this paper, the 3D leader–follower 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 which focuses on swarms of fixed-w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with motion constraints and disturbanc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Original formation errors of the follower UAVs have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Frenet-Serret frame. Formation control laws satisfying five motion constraints (i.e., linear velocity, linear acceleration, heading rate, climb rate and climb angle) have been designed.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ontrol laws has been discussed via the Lyapunov stability tool. In addition, to address the unknown disturbances, an adaptive disturbance observer is exploited. Furthermore, formation control laws involving estimated disturbances are presented as well.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between UAVs is achieved with the artificial potential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four scenario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situations with constant disturbances and varying disturbances, as well as without disturbances.  相似文献   
239.
Past and current magnetosphere missions employ conventional spacecraft formations for in situ observations of the geomagnetic tail. Conventional spacecraft flying in inertially fixed Keplerian orbits are only aligned with the geomagnetic tail once per year, since the geomagnetic tail is always aligned with the Earth-Sun line, and therefore, rotates annually. Solar sails are able to artificially create sun-synchronous orbits such that the orbit apse line remains aligned with the geomagnetic tail line throughout the entire year. This continuous presence in the geomagnetic tail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cience phase for magnetosphere miss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 of solar sail formation design is explored using nonlinear programming to design optimal two-craft, triangle, and tetrahedron solar sail formations, in terms of formation quality and formation stability. The designed formations are directly compared to the formations used in NASA’s Magnetospheric Multi-Scale mission.  相似文献   
240.
在分析空空导弹使用过程与击中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单发空空导弹多次捕获追踪目标的击中概率模型,以空空导弹截击目标为例,计算空空导弹的攻击次数与击中概率,阐述了主要参数对有效攻击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