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422篇
航天技术   166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1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介绍一种实现实时多任务操作机制的方法和两个实例,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2.
介绍了利用相关光子法测量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的原理和测量系统,开发了一套用于该系统的测控软件。软件采用Lab VIEW的标准状态机结构,使用VISA串口程序库、Active X控件和报表生成器,编写了激光器控制、符合光子测量、测试报告生成等分支程序,实现控制状态机分支的切换,和其他各项功能的调用。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测控系统运行可靠、界面友好,满足单光子探测器量子效率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3.
基于MiniGUI的嵌入式电加工数控系统图形界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将MiniGUI应用于嵌入式数控电加工系统硬件平台组成和软件操作系统的选择,概括了所采用的图形支持系统MiniGUI的性能特点、体系结构及程序开发方法,然后给出了该系统界面的设计框架,最后对参数设置,数控程序界面,加工显示等功能模块设计进行了说明.实验表明,系统具有界面友好,实时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4.
刘艳芳  吕江花  马世龙  黎涛 《航空学报》2019,40(8):322818-322818
航电系统在使用或升级改造过程中进行可靠性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当前批量航电系统大量投入使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能高效、快速、准确地对系统进行可靠性检测。由于航电系统安全性要求高,内置检测软件受限,需要外置检测设备通过航电系统指定接口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也不允许出现任何泄露等行为。检测设备与具体航电系统耦合,检测过程与具体检测设备耦合,难以实现批量航电系统并行检测。为此,通过引入逻辑检测设备,给出了一种航电系统并行检测分层框架,解决检测设备与被测系统耦合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检测的安全性。通过逻辑检测设备、检测跳转机和被测主机上检测行为的描述,给出了一种面向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的检测设备协同机制,解决检测过程与检测设备耦合的问题,从而支持多个航电系统并行检测。最后,实现了一个通用航电系统并行检测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和实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5.
基于I/O设备驱动机制的CAN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备驱动设计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难点.在分析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字符型I/O设备驱动机制的基础上,给出了VxWorks下CAN设备驱动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思路,为VxWorks其他设备驱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6.
相乘器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单元电路。掌握相乘器的组成、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器件特点是通信电子信息类学生学好调制、检波以及混频电路的关键所在,讨论非线性器件二极管在开关状态下组成"相乘器"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7.
回顾了低温上面级推进剂管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上面级微重力环境中低温推进剂管理涉及的液体蓄留、气液分离和局部热控等关键技术。开展了液氧贮箱推进剂管理装置的方案设计,并试验验证了可填充蓄液器的填充和下层板网的指定路径排气等关键功能,确认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8.
A spinning solar sail IKAROS’s membrane is estimated to unexpectedly deform into an inverted pyramid shape due to thin-film devices with curvature, such as thin-film solar cells and steering devices on the membrane.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curved thin-film devices and predict the sail shape because the out-of-plane deformation greatly affects solar radiation pressure (SRP) and SRP torqu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shape and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 of curved thin-film devices and to evaluate SRP torque on the global shape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global shape i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out-of-plane displacement and the SRP torque. When the curved thin-film devices make the membrane shrink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agonal, and radial direction, the sail deforms into a pyramid shape, an inverted pyramid one, and a saddle one, respectively. The saddle shape is more desirable for solar sails than the inverted pyramid shape and the pyramid one from the viewpoint of shape stability to SRP and control of SRP torque in the normal direction of the sail (windmill torque). The position of the thin-film device tends to increase the absolute value of windmill torque when it is biased circumferentially from the petal central axis. The suggested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arrangement of thin-film devices is that the curved thin-film devices should be directed so that the sail shrink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in order to deform the sail into a saddle shape with high shape stability,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thin-film devices should be bias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bsolute value of windmill torque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windmill torque.  相似文献   
169.
以分析当前支持多核的操作系统需实现的关键技术为基础,从多核操作系统的引导和初始化、多核操作系统任务管理、多核中断、核间通信以及核间同步与互斥等方面具体分析、研究支持多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提出了一种多核领域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0.
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对机体平台的要求可以总结为轻重量、长寿命、多功能以及高承载。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材料与制造(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装配)的贡献,主机所强度设计/分析/验证技术也必须提升以适应先进战斗机的研制要求。本文阐述了强度设计团队围绕结构完整性要求,近年来在结构强度设计/分析/验证方面的研究成果、技术发展与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面向新一代战斗机强度设计与验证的规范架构,基于多维包线的结构载荷筛选技术,基于统一模型的全机内力分析技术,复合材料整体化结构分析技术,高精度快速细节应力分析技术,内埋武器舱预紧舱门原理与强度设计,双曲面加筋壁板快速建模及声疲劳分析方法,结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设计等。上述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新一代战斗机机体平台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