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7篇
航空   310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范云涛  张阳  叶志贤  邹建锋  郑耀 《航空学报》2020,41(10):123814-123814
微吹气技术能够改变平板湍流流场结构,减小平板表面的摩擦阻力。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来流马赫数0.7条件下,流场流过光滑平板和NASA-PN2多孔平板表面两种情况,通过对比这两个算例的相关流场特征,验证了微吹气控制减阻的有效性,局部最大减阻率达到了45%,并且由于微吹气控制的"记忆"功能,减阻效果在微吹气流域下游仍会持续一段距离,增加了减阻区域的流向面积。壁湍流摩擦减阻的原因在于近壁区域出现了一个低速的"湍流斑",黏性底层厚度增加,速度型曲线被抬升。但与此同时,边界层内湍流速度脉动也得到了增强。进一步对流向脉动涡演化规律分析,发现微吹气对流向脉动涡发挥着多重作用。在增加流向脉动涡强度的同时,还使得流向涡团向远离壁面抬升,这样减小了流向涡与壁面之间直接作用。此外,微吹射流产生的冲击作用会在流向涡表面留下凹痕,使得流向涡分散成相对小的涡团结构。  相似文献   
372.
高翔  李密  王定奇 《推进技术》2020,41(10):2213-2221
为了确定在实际飞行条件下,当发动机状态变化时,进排气系统损失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翼吊短舱形式的发动机开展了缩比模型风洞试验,分别进行了巡航构型与起飞构型,马赫数0.1,0.15,0.2,攻角0°~15°,发动机外涵喷管落压比1.22,1.32,1.44,1.53,1.61等条件下的风洞试验。通过数据分析,明确了该类型发动机推/阻划分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发动机状态变化时飞机气动特性的改变及修正方法。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状态变化对飞机升阻特性影响明显,必须建立合理的推/阻划分体系,对实际使用条件下,发动机状态变化引起的进排气损失进行修正,通过本文建立的推/阻划分体系,计算得到的发动机安装净推力与风洞试验结果最大偏差为1.6%。  相似文献   
373.
采用CFD方法研究了外形差异较大的三种大上翘后体机身的阻力与流动特性,分析了不同后体形状及几何参数的影响。压差阻力虽仅占机身总阻力的15~20%,但却决定总阻力的大小。在上翘角和长细比接近的情况下,扁平度是影响流动分离和压差阻力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后体设计的参数选择及应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74.
孟德虹  李伟  王运涛  孙岩 《航空学报》2019,40(2):522402-522402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多块对接结构网格技术,采用亚跨超CFD软件平台(TRIP 3.0),研究了共同研究模型(CRM)风洞模型支撑装置对CRM翼/身/架/舱(CRM-WBPN)模型压力分布及气动特性的影响。构造了一个包含小、粗、中、细网格的4套网格,并进行了网格收敛性研究,在升力系数为0.50条件下,开展了固定升力系数下模型支撑对CRM-WBPN模型和CRM-WB模型压力分布及挂架短舱阻力增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来流迎角下模型支撑对CRM-WBPN模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通过与NASA国家跨声速风洞设备(NTF)试验结果和CRM-WB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支撑对固定升力系数下挂架短舱阻力增量影响较小;在计算构型中考虑模型支撑的影响,引起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下降、俯仰力矩系数增加,数值模拟结果更加接近相应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75.
以热线敏感丝为感受器、单片机(MCU)为控制器、双压电振子为动作器构成闭环控制回路,实现闭环主动控制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减阻。采用安装在壁面上的展向布置的双压电振子异步振动方式,通过对压电振子输入3种不同振动频率,得到160 Hz工况实现最大减阻率为16.03%。压电振子振动使得湍动能更大程度地集中在能量峰值周围,改变了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的含能结构,对相干结构产生调制作用。压电振子振动频率与相干结构特征频率越接近,减阻效果越好。闭环控制中控制压电振子所需要的电能节省开环的75%,实现与开环控制相近的减阻效果。施加控制加入条件检测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时间周期略变短,以压电振子壁面扰动方式调制近壁流向涡,减小壁面摩擦阻力,获得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376.
基于CFD的软式空中加油锥套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空中加油缺少人为的观测与控制,若要进行自主控制下的空中加油,获取精准的气动数据则十分关键。基于CFD研究了国外某型锥套的气动特性,通过改变锥套支撑臂数量、空速以及稳定伞面积3个因素,构建了不同的三维子模型。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其对锥套气动参数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支撑臂数量和稳定伞面积均会影响阻力系数,而空速对阻力系数几乎没有影响。该方法可以用来预测影响因素发生变化时锥套阻力系数的变化趋势,为分析锥套气动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7.
考虑放宽静稳定度的民用客机气动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更加有效地减小民用客机考虑配平约束后的阻力,针对典型跨声速民用客机机翼-机身-平尾构型研究了不同静稳定度下的气动优化设计,并总结出在民用客机的减阻设计中考虑放宽静稳定度具有较大的减阻潜力。通过自由型面变形(FFD)技术对全机外形进行参数化,实现机翼型面的变形,进行气动优化设计并改变平尾的偏转保证全机能够力矩配平。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的离散伴随方法求解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梯度,然后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基于梯度的气动优化设计。基于CRM(Common Research Model)构型,针对不同参考重心位置进行了考虑配平约束的减阻优化设计研究,验证了优化设计系统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随着重心位置后移即放宽静稳定度,优化构型配平阻力减小,外翼段前缘吸力峰值明显降低且双激波的强度得到有效减弱,此外机翼的升力系数分布更加贴合最佳升力系数分布。  相似文献   
378.
升力物体跨音速面积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匹配渐近展开法推导出有升力物体的跨音速非线性面积律,给出升力效应当量源应满足的守恒条件及其确定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般飞机及其部件能较准确地估算其在跨音速流中零升力和有升力时的压差阻力,并可在飞机基本设计点状态下进行阻力优化而选择最佳构型。该方法延伸到低超音速情况亦具有足够准确度。计算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379.
遗传算法在空-地武器阻力特性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地武器的弹道表,用遗传算法(Genetic A lgorithm,GA)辨识武器的阻力特性,即阻力系数与武器飞行马赫数之间的参数化函数关系。针对3种不同的适应值度量方案,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3种适应值度量都导致算法的收敛,其中,幂比例适应函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80.
层板模型流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不同内部流动结构的单、双层多孔层板,并针对这些层板敢式风洞上进行了流阻实验,得出了绕流柱形式、开孔率、孔间距、绕流柱高度以及单、双等敏感因素对层板流阻特性的影响:方形扰流柱阻力最小,圆形次之,菱形阻力最大;开孔率越大,孔间距越小,流阻越小;扰流柱越高,流阻越小;双层扰流柱的层板阻力明显高于单层扰流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