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95篇
航空   262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81.
582.
TanDEM-X (TerraSAR-X add-on for Digital Elevation Measurements) is an innovative formation-flying radar mission that opens a new era in spaceborne radar remote sensing. 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he acquisition of a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with unprecedented accuracy (12 m horizontal resolution and 2 m relative height accuracy). This goal is achieved by extending the TerraSAR-X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mission by a second, TerraSAR-X like satellite (TDX) flying in close formation with TerraSAR-X (TSX). Both satellites form together a large single-pass SAR interferometer with the opportunity for flexible baseline selection. This enables the acquisition of highly accurate cross-track interferograms without the inherent accuracy limitations imposed by repeat-pass interferometry due to temporal decorrelation and atmospheric disturbances. Beside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mission, several secondary mission objectives based on along-track interferometry as well as new bistatic and multistatic SAR techniques have been defined, representing an important and innovative asset of the TanDEM-X mission. TanDEM-X is implement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German Aerospace Center (DLR) and EADS Astrium GmbH. The TanDEM-X satellit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June 2010 and the mission started its operational data acquisition in December 2010.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anDEM-X mission and summarizes its actual status and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results from several scientific radar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hat show the great potential of future formation-flying interferometric SAR missions to serve novel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583.
对某位标器抗扰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位标器随动系统模型,针对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局限性,引入微分跟踪器构造微分环节,用系统观测器重构补偿扰动影响,以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加入微分跟踪器和观测器的系统有较好的抑制干扰能力,系统鲁棒性提高,削弱了扰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4.
对地观测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卫星遥感系统的任务和组成;说明了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的基本任务、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等;提出了目前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中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如要关注卫星遥感系统输出产品的定义,以及卫星遥感系统输出产品质量与获取的遥感数据质量的关系;对卫星遥感系统顶层设计涉及的相关内容作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进一步研究卫星遥感系统基本构成的划分,做好卫星遥感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相关关键技术的预先突破等。  相似文献   
585.
秦铁光 《航空学报》1990,11(3):183-187
 利用高压透射电镜对高强度铝合金LC4-CS进行高温同位组织观察,研究合金由完全时效状态快速瞬时加热到300℃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测定不同温度加热后的性能。试验证明,快速瞬时加热可以将晶间析出和基体沉淀,控制在预期的沉淀序列的不同阶段上。  相似文献   
586.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姿态控制可考虑利用反作用轮或反作用喷气装置以机器人本体姿态不变,但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消耗燃料,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轨道寿命,同时对系统产生振动而导致系统不稳定,为此本文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方案,即基于受限最小干扰图的姿态控制方案。这种方案不使用反作用轮或反作用喷气装置,而通过规划机械手末端的运动轨迹,使机器人的本体姿态在机械手动作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姿态控制方案的  相似文献   
587.
王世金 《上海航天》2004,21(4):23-28
介绍了风云一号(FY-1)C,D极轨气象卫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的任务目标、主要功能和工程指标。以及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方法。给出了空间环境宁静期、地磁扰动事件、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和粒子长期变化等探测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C,D星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分别进行的5年和第二次在轨测试结果表明,两星监测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探测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588.
针对TY-3微重力试验火箭电气系统在测试中出现的供电干扰、长线干扰、脱落干扰等各种干扰因素进行了电磁兼容性分析,提出了改进的电路设计方案,通过了地面综合试验的验证和飞行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589.
一种基于星间方向观测的初轨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天基网空间监测的技术背景,用一已知轨道的天基观测平台对不明空间目标的方向观测,在定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要求下,研究了单颗卫星的天基平台定初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套基于此观测模型的中低轨空间目标的初轨计算方法。通过模拟生成测角资料对方法进行检验,计算结果显示方法在目前提出的定轨精度下是稳健可行的。  相似文献   
590.
冻结轨道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在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设计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冻结轨道,因为它能使卫星(作为一个质点)在不同时刻通过同一纬度时具有相同的运动特性,这就使得卫星在不同时刻经过同一地区所得到的遥感图片具有相同的几何特性。本文详细地讨论了冻结轨道条件、性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