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航空   1046篇
航天技术   411篇
综合类   197篇
航天   4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10):220-236
Research on the transition phase of tail-sitte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is crucial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 of a small dual-rotor tail-sitter UAV, including static and dynamic computations. The system input time delay and actuator dynamics are specifically considered during the dynamic analysis, and these actual physical properties ensure that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are reliable and reasonable. The UAV steady-state limit is obtained through static analysis, which is also adopt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ynamic results. In regard to the dynamic analysis, several typical transition approaches are computed based on different initial states and optimization objective functions, and the different computations are applicable under specific task conditions. The off-line dynamic results of the transition path and actuator output sequence could also be adopted as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transition process during real flight. A comparison of the static and dynamic results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these two methods for UAV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UAV conceptual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transition path are also studied, and the obtaine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feedback for the UAV conceptual design.  相似文献   
942.
在校准指针式三相功率表时,由于一次侧和二次侧存在变比,往往三相功率的额定值由计算获得。单纯的认为在特定功率因数下,功率值为电流和电压乘积的方式,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会对校准结果产生误判断。本文将详细介绍这种互感器方式接入的三相功率表的校准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43.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深空探测器导航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深空探测器的VLBI观测通常采用差分单程测距(DOR)信标和双差单程测距(Delta-DOR)测量体制,精确地测量深空探测器相对于河外射电源的角距.相位杂散是影响Delta-DOR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针对这项误差研究了一种基于伪随机噪声调制方式的新型...  相似文献   
944.
在转发式卫星测定轨系统中,基于伪码测距原理的星地距离测量是实现卫星精密定轨和高精度时间比对的基础。为获得高精度的星地距离,需要将地面站设备时延从伪码测距值中精确扣除。在转发式卫星测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站的转发式地面站设备时延标校方法,实现了对转发式地面站设备时延的标校,标校精度能够优于0.5ns,对提高转发式卫星定轨精度和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5.
空间站微生物严重滋生现象表明:在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LDIR)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大大增加,其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前期调查和具体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本研究首次提出LDIR能够使微生物群落中的物种产生不同程度的生长延迟效应,从而减小了物种之间的竞争排斥,诱导并维持了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基于经典的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将生长延迟时间环节引入其中,得到LDIR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大规模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获得LDIR下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和维持的动力学机制,得到结果可为认识低剂量电离辐射环境下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6.
针对小视场(NFOV)星敏感器用于姿态估计时存在的量测延时情况,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量测延时的鲁棒扩展卡尔曼滤波(REKF)算法。根据最小方差准则的思想求解各方差的最小上界,通过最小上界确定滤波增益,设计的REKF算法可以有效解决量测延时问题,提高了姿态估计的精度。对REKF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常规加性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算法、鲁棒有界时域滤波(RFHF)算法及鲁棒卡尔曼滤波(RKF)算法,能较好解决非线性系统存在的量测延时问题,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7.
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分集阵列多输入多输出(FDA-MIMO)的距离欺骗干扰鉴别方法。FDA-MIMO中,目标回波在阵元间产生的相位差及空间角频率与距离、角度呈线性关系,而假目标不满足该关系。本文对目标回波和多类假目标在FDA-MIMO接收端的相位差、空间角频率进行了理论推导,详细分析了上下变频、匹配滤波、信号混合、移频等因素的影响,给出了假目标鉴别的具体流程。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提取混合信号的相位差及空间角频率信息,有效对抗多种类型的转发式欺骗干扰。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以XH-59A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旋翼控制相位角对纵向配平特性、需用功率以及上、下旋翼桨毂弯矩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针对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旋翼控制相位角的配置方法。该配置方法以降低直升机需用功率为目标,并保证上、下旋翼桨毂弯矩和配平特性满足要求。通过该方法能使XH-59A直升机在0~80 m/s的飞行速度范围内满足上、下旋翼最大桨毂弯矩和纵向操纵限幅的要求,并且能最多降低8%的直升机需用功率,为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9.
摘要: 电推力器在静止轨道卫星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基于电推力器进行南北位置保持,可以有效节省推进剂.提出改进的GPS星历参数解析算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包含电推力模型在内多摄动项模型进行地面精密轨道计算,采用微分修正法,提出一种地球同步轨道注入参数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星上自主完成基于电推力器的南北位置保持.仿真算例表明使用该方法得到的轨道注入参数,卫星能够在保证姿态确定精度的同时,完成南北位置保持任务.  相似文献   
950.
深空测控网采用大规模天线组阵系统比单个大天线具有一定优势,构建一个Ka频段的天线组阵系统无论对于星际测控通信还是天文观测都是一种经济、可持续扩展的技术方案。然而天线组阵系统工作于Ka频段时,由于天线间相位的快速起伏漂移将使得合成信噪比迅速恶化,尤其对于深空测控上行链路信号的相位监测和闭环控制带来巨大挑战,所以对天线间大气相位扰动测量和数值模拟非常必要。参考国外相关的干涉测量数据,首先分析了天线组阵大气相位扰动测量和统计分析方法;然后利用微波大气湍流模型,建立了天线组阵相位漂移抖动模型;对大气湍流引起的相位延迟扰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实现。利用模型产生的天线组阵相位抖动数值,可以测试和评估天线组阵信号合成处理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