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航空   394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58篇
航天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661.
自控同步电动机(无刷直流电动机)谐波转矩的产生是非正弦的定子磁势和转子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富氏级数方法对产生谐波转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谐波转矩的主要分量采取了特定型式的补偿电流使其产生的转矩能够抵消该谐波转矩分量;数字仿真结果证实采用此补偿电流对驱动系统(被控对象为自控同步电动机)进行的前馈控制策略可以减少转矩脉动量,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62.
互耦补偿的神经网络算法用于均匀圆阵波达方向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阵列天线单元间耦合对基函数中心的影响会降低波达方向估计的精度,因此有必要对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互耦补偿,以生成正确的基函数中心。本文首先利用矩量法计算天线阵的广义阻抗矩阵,再使用直接数据域算法对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进行互耦补偿,神经网络训练完成后,神经网络用于实现波达方向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算法和直接数据域算法结合具有补偿效果好,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663.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能够对运动目标进行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本文利用波音727飞机的外场真实数据研究了ISAR的信息处理,它包括运动补偿和成像。文中给出并比较了实现IS—AR运动补偿的几种方案,它们是距离对准的空域法和频域法,相位补偿的散射点基准法和多普勒中心跟踪法。我们对完成了运动补偿的等效转台数据进行了FFT—距离多普勒成像和超分辨成像。波音727飞机的外场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文中所述的ISAR运动补偿和成像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同时也说明了超分辨成像的优越性。它不仅有利于雷达目标的识别和分类,而且能够降低ISAR的大带宽要求和克服大转角ISAR运动补偿的困难。  相似文献   
664.
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 DCS系统进行简介及评述 ,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并提出多普勒频率补偿、自主计算开机时间和捷径点发报两种构想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665.
文章介绍了典型空间信息获取方式及特点,阐述了低轨对地观测卫星凝视成像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两种低轨对地观测卫星凝视成像仪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6.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讨论了具有直接或间接可测外干扰的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不变性问题。首先,在无约束的情形下,导得了系统输出保持完全不变性和终端不变性的条件,给出了干扰补偿系数的递推计算公式。然后,进一步讨论了外干扰向量和补偿向量幅值受约束时,系统保持不变性的条件。文中还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67.
魏元  吴璋  徐岱 《航空计测技术》2011,(6):43-44,58
针对在热试验过程中应用K型热电偶出现温度测量异常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确认测量异常的原因是冷端补偿出现问题。从温度测量的原理入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冷端补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68.
本文认为微博之所以在校园里盛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微博”满足了受众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特别是社会整合的需要与认知需求;二是“微博”轻信息、轻关系的特点补偿了以往博客等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669.
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卓毅  王伟  耿建中  何大全  马坤 《航空学报》2019,40(4):622328-622328
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是舰载机设计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轨迹及精确轨迹控制的应用需求进行了讨论,指出其必要性和直观的有益效果;随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涉及的等角下滑航迹率控制技术、进场动力补偿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DP(Delta flight Path)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对减轻驾驶员操纵负担、降低触舰点分散度、减小触舰载荷等方面的收益。研究工作对舰载机的精确轨迹着舰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70.
某机高度稳定系统的高空振荡及气路延时的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荣士 《航空学报》2001,22(5):396-399
揭示了空速管路延时是造成某机高度稳定系统高空振荡的根本原因,研讨了飞行包线内运动粘性系统及与其关联的气路延时的变化规律,给出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的参数特征以及用该网络补偿气路延时的工程设计方法。试飞证明,该法成功地解决了该机高度稳定系统高空振荡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