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1篇 |
免费 | 2616篇 |
国内免费 | 89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606篇 |
航天技术 | 987篇 |
综合类 | 630篇 |
航天 | 14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8篇 |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176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97篇 |
2020年 | 272篇 |
2019年 | 251篇 |
2018年 | 248篇 |
2017年 | 314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312篇 |
2014年 | 365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516篇 |
2011年 | 504篇 |
2010年 | 420篇 |
2009年 | 506篇 |
2008年 | 408篇 |
2007年 | 382篇 |
2006年 | 379篇 |
2005年 | 298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215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是四维飞行性能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飞机在终端区域内的四维下降技术,首先探讨了基于常值航迹角的定常M数/指示空速下降飞行技术,论述了其高度剖面的构成与特点,通过尤拉积分方法求解飞机运动方程,实现了高度冲面的解算。其次开发了对速度剖面的迭代过程,选取原则及方法。本文在进行理论分析的同时,还开发了满意的仿真软件,一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飞机尾喷口鱼鳞片伺服机构的地面伺服力加载系统作了分析,给出了以压力伺服间组成系统的实用工程设计方法,提出了带有余度性质的技术措施。在压力问实测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仿真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4.
在推进剂燃烧的建模上,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一般基于总焓守恒求解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平衡组分,不能考虑壁面传热;在燃气流动的建模上,通常采用的冻结流模型认为本地的组分及热物理性质与燃烧室瞬时一致,忽略了这些参数因来流气体与本网格滞留气体掺混带来的随时间的缓变效应。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以考虑壁面传热的基于总能量守恒的化学平衡流计算方法,运用Fortran2008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建立了化学平衡流燃气发生器管道的模块化仿真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包含42个组件的涡轮试验台气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与早期模型仿真结果及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新模型的仿真结果有一定改进,更加接近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6.
针对目前对鸟体撞击风扇部位影响分析不全的问题,计算了鸟体飞向叶片不同部位和穿过支板间隙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鸟体撞击旋转状态第1级风扇叶片不同位置的概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鸟体撞击叶片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鸟撞击风扇叶片叶尖、叶中、叶根部位,在分析引起叶片不同位置塑性变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风扇损伤最大的位置。针对4种不同的鸟体撞击速度,对发动机第1级风扇叶片鸟体撞击部位损伤进行了分析。得到鸟体穿过叶尖部位支板间隙的概率约为50%,撞击叶尖部位概率约为16.7%,是最容易撞击的部位,受到的损伤也较大。计算结果可以为确定发动机风扇叶片鸟体撞击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潜艇在航行中产生的流噪声现象,建立了适合于潜艇绕流过程中流噪声计算的三维数值方法和计算程序。其基本思路为:采用多块技术与SIMPLE方法求解RANS方程计算定常流场,在稳态流场的基础上,采用迭代时间推进法和DES湍流模型求解非定常流场,再根据瞬态流场结果采用Lighthill声比拟方法获得声观测点随时间变化的声压。对尺度放大的潜艇标模SUBOFF以及三种改进的围壳外形进行了流致噪声比较计算,获得了不同围壳外形的声压频谱和总声压特性以及典型模型的表面脉动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把潜艇围壳后缘形状从矩形变为梯形,可控制围壳的尾流摆动,能够有效降低潜艇流噪声,最大的降噪效果可达5 dB左右。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缺乏物理背景等不足,利用流动数值仿真及相关性分析的手段,对几何外形与流动变化的相关性规律进行经验总结,并将这种设计经验进行数值化描述后,引入到优化设计中,建立新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模型,使设计模型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从而提高设计效率,改善设计结果。通过高速自然层流翼型HSNLF0213的优化设计,利用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建立具有物理意义的优化模型,开展了基于单点优化设计且同时满足多点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对这种设计方法及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设计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飞行器设计领域各个分系统独立建模设计,产生的多源异构模型难以进行联合数学仿真的问题,提出了采用FMI构建多源异构模型的通用通信接口,从FMU模型封装与联合仿真两方面,给出了一种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以实际项目为背景,验证了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控制专业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解决了各分系统研发单位之间模型级交流的困难与障碍。同时使控制专业设计人员仅需要了解分系统原理,而无需完全细致了解模型内部结构甚至自行建模,就可以进行设计验证工作,缩短了产品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