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08篇
航空   913篇
航天技术   178篇
综合类   145篇
航天   3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随着数字化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检测技术在数字化集成制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需求日益强烈.针对数字化检测过程中缺少较合理的检测工艺分工规划的现状,结合MBD技术,提出了基于MBD的数字化检测工艺分工的相关概念和关键技术.在考虑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为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根据检测变量构造检测工艺路线函数,实现了最优检测工艺路线的生成与检测工艺分工规划的匹配.  相似文献   
42.
为辨识航空发动机飞行过程中加减速瞬态模型,通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慢车至中间以及中间至慢车过程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将发动机上述加、减速过程简化为静态参数预测过程,利用3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某型发动机加、减速瞬态过程中的发动机关键参数预测模型,对发动机参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飞行试验记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额外的飞行试验数据验证了辨识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发动机模型在油门杆稳定时参数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3%,在油门杆动作期间参数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5%;验证点上辨识模型参数预测误差不超过3%.证明该型发动机参数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发动机瞬态过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该方法为建立发动机其他状态的加、减速过程参数变化模型奠定了基础,也能为建立全包线范围内发动机瞬态参数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通过研究产品(零件)制造过程、方法、参数等工艺因素,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性,首次在高精度惯性仪表和高可靠电磁继电器(机电类)产品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提出了制造阶段的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和微观工艺特征(性)分析方法,提出了该类产品制造中的工艺设计更应该关注零件与产品设计原理匹配性和性能特性符合性观点,提出零件制造要从单纯的控制几何精度向控制性能特性转变,从宏观、单一采标的几何参数评价向微观、综合采标的非几何(非尺寸)参数评价模式为主转变的建议.零件表面存在的这种微观特征现象与零件几何精度一样,将对产品制造的合格率、稳定性、可靠性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产品的合格率影响极大,有必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以建立起我国自主的高端产品(或零件)制造基准工艺平台.  相似文献   
44.
相比传统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能量管理特性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更为复杂,为了提高其工作可靠性,针对核心部件金属隔舱的破片运动过程开展了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首先基于LS-DYNA软件,分析中引入监测函数、逻辑开关函数和加载驱动函数,模拟燃气流对破片的连续作用力,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时刻破片的空间分布规律、撞击点位置及发动机内部损伤情况,保证了破片运动过程的高保真还原。其次,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模拟二脉冲初始工况的热流试验,发现破片撞击位置及损伤程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高,其中撞击位置的预示误差小于9%,试验结果充分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由此,建立了适用于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金属隔舱破片运动过程的分析模型,实现了破片撞击位置及损伤程度的高精度预示。  相似文献   
45.
为对发动机机动性能的退化程度进行估计,开展了基于过渡工作过程的气路分析研究。针对气路传感器数目较少的情况,采用序列工作点方法对大量的健康参数进行分析,在增加可用信息量的同时,降低了由多工作点方法的平均效应引入的参数估计系统误差。为解决发动机大偏差性能退化健康参数估计中的计算收敛性问题,提出了间接递归牛顿-拉夫逊法强化非支配分类差分进化算法。针对某型双轴分排涡扇发动机的气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气路传感器数目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发动机过渡态数据实现对大偏差范围内大量健康参数的高效、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46.
航空公司运行控制中心是航空公司的核心,而飞行签派员又是运行控制中心的核心,运行控制中心的 效率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运行安全与效益。根据航空公司飞行签派员的特点和管理现状,对效率量化和效 率评估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AHP)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适合我国航空公司飞 行签派员运行效率评估模型;针对评价指标在实际情况下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4项准则和16项指 标组成的基于签派员航空公司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 理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与飞行签派员、运控设备、AOC组织结构与工作环境和航空公司 管理规定有着密切联系,为公司运行效率的提升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针对某型教练机存外场使用时出现起落架未放到位,而飞行员却没能及时发现的问题,本文对飞机起落架信号电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8.
张柏楠  戚发轫  邢涛  刘洋  王为 《航空学报》2020,41(7):23967-023967
载人航天器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件小批量、无法通过多次飞行持续完善设计、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当前载人航天器研制中仍存在着参数化和模型化程度不高、基于模型的系统综合仿真验证不足、研制各环节缺乏数字化集成等问题,传统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方法已无法满足研制需求,亟需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针对载人航天器的研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面向载人航天器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体系,定义了需求模型、功能模型、产品模型、工程模型、制造模型、实做模型等六类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研制流程,包含系统设计闭环验证、产品设计闭环验证、实做产品闭环验证3个验证环节,并深入探索了各研制环节中不同模型间的传递与关联关系。以某型号载人航天器为应用基础,系统地验证了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对飞机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解,构建层次矩阵;利用德尔菲法,导入不安全事件调查分析专家组成员对不安全事件的判断;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安全事件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50.
张昀普  单甘霖 《航空学报》2019,40(11):323218-323218
为了降低在空中目标威胁评估任务中由于威胁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传感器辐射所带来的潜在损失,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的多传感器管理方法。首先,基于部分可观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立了传感器管理模型;然后,给出了基于信息状态的威胁评估风险和传感器辐射风险的预测方法以量化潜在损失;接着,为获得更优的作战收益,以多步风险预测值为决策依据,以两种风险的加权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长期目标函数;最后,在求解目标函数时,将传感器管理问题转化为决策树搜索,设计了一种基于分支定界的标准代价搜索算法以快速获得高质量的管理方案。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搜索到高质量解的同时大幅减少计算时间和内存消耗;所提方法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且相比于经典的传感器管理方法,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