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396篇
航空   965篇
航天技术   335篇
综合类   176篇
航天   2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1 毫秒
691.
耦合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鲁棒稳定裕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理论,对飞行器耦合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进行了稳定裕度估算,耦合是在飞行器的横滚与偏航之间产生的,以闭环系统回差矩阵的奇异值理论作为估算方法的基础,应用鲁棒稳定性的充分条件,以某飞行器为例进行估算,得出飞行器在给定速度下保持稳定性的抵抗系统摄动的范围。  相似文献   
692.
本文研究Sankar提出的,用全位势方程求解跨音流场的强隐式方法(Strongly Implicit Procedure)。针对强隐式方法在求解跨音流场中的问题作改进,即采用了新的人工压缩密度计算方法,计算绕孤立机翼、叶栅通道的跨音流场,降低了在跨音位流计算中激波前后的数值振荡,并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3.
实用外形亚跨超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给出了实用外形亚跨超流场数值模拟若干新研究成果,包括实用的表面及空间网络生成技术,高效快速、稳定的流场求解方法,即LU分解方法、利用这套方法研制了实用程序,并对前机身、全机、前机身/进气道等实际问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试算。试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符合良好,为进一步开发工程上实用的软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4.
一种新型的变比热气动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作民  傅巽权 《航空学报》1988,9(7):350-355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变比热气动函数。新型变比热气动函数的公式形式与定比热气动函数的公式形式十分接近,计算十分简便,并可以利用气动函数表将变比热问题的计算简化到接近于定比热问题的情况。新型变比热气动函数是求解变比热热力过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5.
对高雷诺数流动计算,为了解决部分粘性项甚至全部惯性粘性项落入误差与流动物理尺度的关系问题,本文提出强粘性流动理论。强粘性流中至少有一个粘性项与惯性项同量阶,理论包含了物理尺度各向极限、经典边界层和多层边界层理论为其特例,给出了从经典边界层向物理尺度各向相同极限演化的尺度规律和粘性惯性诸项变化的量阶关系,阐明了粘性与惯性力强相互作用将在剪切层的法向以流向同时“激发”涉尺度结构。对粘性流计算,利用强粘性剪切流尺度律重新标度NS格式的修正微分方程,给出临界网格尺度与流动物理尺度和差分格式精度的关系,得到部分粘性项落入误差和计算结果为非物理数值粘性解的二个判据。并以流场中的边界层、驻点和分离点领域计算为例说明理论的应用,对强粘性剪切流计算、证实部分粘性项甚至全部粘性惯性项落入误差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96.
飞行动力学模型是飞行仿真技术的基础,以往动力学模型的研究集中在数值解算方法上,忽略了模型本身的重用性、互操作性问题。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构建飞行动力学模型框架,使用XML语言将飞行器各种特性数据组织起来,开发了一个通用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库,并实现了与飞控系统模型的一体化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697.
在考虑导弹控制系统同时存在输入未建模动态和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和反演技术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首先用两个RBF神经网络对未建模动态进行了补偿,然后利用反演技术设计了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处理,并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RBF神经网络的权重矩阵调节率以及相关的自适应律,证明了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98.
We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present-day studies of inner corona dynamics, with examples of mass ejections (CME), flares and active region dynamics. While the names of the topics have not changed in several decades, the internal details and the language used to express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have changed considerably. We conclude with a short discussion of the contribution to studies of coronal dynamics to be expected from the Atmospheric Imager Assembly (AIA) on the 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相似文献   
699.
Of the various sources of whistler waves in the magnetosphere, the signals from terrestrial VLF transmitters are apparently the simplest fo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ole of these signals in the acceleration and pitch-angle scattering of energetic electrons in the Earth’s radiation belt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 quantitatively, despite many decades of relevant research. The main problem in studying this issue is that to calculate the acceleration and pitch-angle scattering of particle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spatial profile of the signal amplitude. This is especially critical for phase-trapped particles, for which the energy exchange with the wav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wave amplitude profile itself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wave with resonant particles. Thus, we are dealing with a self-consistent problem,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nonlinear system of equations - a kinetic equation for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resonant particles with a self-consistent field, and an equation for the wave field, in which the nonlinear and non-local growth rate is determined by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resonant particle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 approach to solving this system of equ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hysical problem using the method of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s.  相似文献   
700.
Application of the cosmic virial theorem to galaxy redshift surveys suggests an open universe - if the dark material is distributed in the same way as galaxies. Here we investigate four redshift surveys. We present new results on the amplitudes of the two- and three-point galaxy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we estimate the relative peculiar velocities in the deep redshift survey of Kirshner and co-workers (1983). Next, we review evidence which suggests that dark material is clustered on scales comparable to the optical radii of galaxies. In particular, we use spectroscopic and photometric observations to set constraints on the mass distribution in elliptical galax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