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5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695篇
航空   1585篇
航天技术   1033篇
综合类   217篇
航天   148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梁迎春 《航天控制》2012,30(2):80-83,88
未来的深空通信需要一个鲁棒的、有效与可靠的文件传输协议,在研究CCSDS提出的CFDP协议基础上,针对延迟NAK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在保证吞吐量的前提下,对ARQ定时器优化设置,导出了平均文件传输时间的理论表达式。在单跳直连链路中,对不同条件下的平均文件传输时间进行了仿真与数值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平均文件传输时间与PDU错误概率、PDU数目及单向传播时间等有密切关系。随机仿真与理论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2.
针对具有星间链路的导航星座在卫星节点或链路失效情况下的重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导航星座的功能需求与设计约束,建立了星座综合重构优化设计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并根据问题特性对遗传算法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修改。最后,应用该方法对Walker 24/3/2构型星座及网状星间网络在节点和链路混合故障模式下的重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重构后的星座与网络拓扑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3.
行星车视觉导航与自主控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延宁  冯振  马广富  郭宇晴  张米令 《宇航学报》2018,39(11):1185-1196
以视觉为主的行星车自主地形感知、导航、规划与控制系统是其安全高效探测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已成功开展和计划中的系列行星车任务导航与控制系统进行汇总,重点梳理了行星车多源地形感知、自主全局和局部导航、自主路径规划与控制等若干关键问题的进展情况,展望了未来自主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任务需求构建了行星车视觉导航与自主控制研究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944.
极坐标系连续常值推力机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常值推力是空间飞行常用的轨道机动方式,在空间交会与星际航行使命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中,小推力适合于地球轨道航天器交会机动,而切向或周向推力以及较大的正径向推力可用于脱离地球引力场的逃逸飞行,执行星际交会使命。应用常推力作用下的极坐标系质心运动方程,对机动推力的量值没有限制;在航天器交会应用中,对相对距离也无要求。这种方法可直接获得向径与速度等轨道参数随时间或极角(绕地心的转动角)的变化,便于分析轨道转移与逃逸运动,有助于飞行使命与运动轨迹的设计。特别是,若机动转移的初轨为圆轨道,在推力较小、飞行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应用无量纲形式运动方程,可获得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近似解。文章给出一些有关的结果与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945.
本文给出并证明了文中的定理1,该定理是经典分析中的Fermat定理在现代分析学中的合理推广。据此又给出了一个中值公式在抽象分析中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指出了经典分析中的中值定理在抽象分析中不成立。文中各项内容相结合,较深刻地说明了中值定理在抽象分析学中不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6.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载波相位时间传递技术是高精度时间传递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但目前关于该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在高纬度地区并不多见。不同GNSS由于星座设计不同,在高纬度地区结构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不同GNSS在高纬度地区的时间传递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纬度地区时间传递中,Galileo稳定度最高,GPS和BDS次之,GLONASS最差。同时因在高纬度地区卫星的高度角普遍偏低,为合理平衡低高度角时可视卫星多和多路径误差大的矛盾,对不同截止高度角下获取的链路时间传递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5°截止高度角下,高纬度地区的时间传递链路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47.
3种气动弹性状态空间建模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气动弹性状态空间建模的3种常用方法:最小二乘(LS)法、最小状态(MS)法和拟合状态空间(MA)法.用2个算例从颤振和频响特性角度分析和总结了它们的建模特点.在气动力有理函数拟合建模方法(LS法、MS法)研究中,着重分析滞后根的影响;在MA法的研究中,讨论了建模的特点.最后,系统对比了3种建模方法的建模效果及使用原则,为这些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仿真计算结果表明,MS法建立的模型阶数低、精度适中且使用方便,是比较好的方法,而MA法建立的模型频响特性与参考结果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948.
Barley seeds were exposed to outer space for 13 months in a vented metal container without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to assess the risk of physiological and genetic mutation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in space. The space-stored seeds (S0 generation), with an 82% germination rate in 50 seeds, lost about 20% of their weight after the exposure. The germinated seeds showed normal growth, heading, and ripening. The harvested seeds (S1 generation) also germinated and reproduced (S2 generation) as did the ground-stored seeds. The culm length, ear length, number of seed, grain weight, and fertility of the plants from the space-stored seed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ground-stored seeds in each of the S0 and S1 generation. Furthermore, the S1 and S2 space-stored seeds respectively showed similar β-glucan content to those of the ground-stored seeds.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with 16 primer combinations showed no specific fragment that appears or disappears significantly in the DNA isolated from the barley grown from the space-stored seeds. Though these data are derived from nine S0 space-stored seeds in a single exposur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eservation of barley seeds in outer space for 13 months without phenotypic or genotypic changes and with healthy and vigorous growth in space.  相似文献   
949.
The evidently low solar activity observed between solar cycles 23 and 24 during the years 2008–2010 led to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GCR) intensity in comparison with preceding solar minima. As the GCRs consist of highly-ionizing charged particles having the potential to cause biological damage, they are a subject of concern for manned missions to space. With the enhanced particle fluxes observed between 2008 and 2010, it is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the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GCR must have also increased to unusually high levels. In this paper, the GCR exposure outside and inside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is numerically calculated for time periods starting from 1970 to the end of 201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crease in dose levels during the years 2008–2010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ast three solar minima. The dose rates were calculated in a water sphere, used as a surrogate for the human body, either unshielded or surrounded by aluminium shielding of 0.3, 10 or 40 g/cm2.  相似文献   
950.
将被测要素转换成现有三坐标可识别的几何要素,即用小平面代替不规则曲面,用与Ф3.175mm小斜孔相配合的圆器轴线代替该孔的中心线,这样就可以用现有三坐标测量软件编制测量程序,解决测量异型零件不规则曲面空间交点尺寸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