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6篇
航空   255篇
航天技术   37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挤压油膜阻尼器失效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说明了研究挤压油膜阻尼器(简称SFD)减振失效的意义.首先,介绍了国际上研究SFD的J.W.Lund、E.J.Hahn、R.Holmes、R.A.Cookson和E.J.Gunter等五个学术集团,归纳出他们谈论到的有关挤压油膜阻尼器失效的观点,特别着重指出了挤压油膜阻尼器失效的不正确设计.失效的现象是过不了临界和导致转子支承系统产生双稳态特性.避免失效的方法是:调整油膜间隙与不平衡量间的关系,应用全油膜,限制不平衡量和采用弹性支座.本文的结论是:假如设计参数选择不当,挤压油膜阻尼器不仅不能减振,反而会导致转子支承系统工作不稳定或过不了临界.  相似文献   
282.
对某高压涡轮工作叶片缘板阻尼结构进行了阻尼效果计算及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压力的增加,阻尼比基本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然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规律,阻尼比峰值出现在100~280N之间.计算得到一弯共振下的正压力为123~158N,与阻尼效果试验基本一致.分类比较了常用缘板阻尼结构形式的优缺点,改进完善后的阻尼片结构质量增加约30%,在激振力占气动力百分比分别为1%,3%及5%时,振动响应减幅分别为31%,21%及16%.  相似文献   
283.
在赫兹接触与Greenwood-Williamson(G-W)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带系数的接触刚度公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实验的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获得1阶固有频率与接触刚度系数的关系曲线,结合1阶固有频率的实验结果确定接触刚度系数,进而确定接触刚度公式.应用所得公式仿真计算不同几何模型、不同离心力下系统的1阶固有频率以及激振力作用下系统的振动响应,并与实验数据对比,1阶固有频率的最大误差为1.73%,振动响应的最大误差为9.5%,结果吻合,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结合面干摩擦阻尼对系统的减振效果,结果显示在1阶固有频率附近,干摩擦阻尼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284.
对某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讨论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刚度及阻尼与控制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第一阶弯曲固有频率值的影响很小,只能通过改变转子本身的尺寸,使转子工作转速远离该阶弯曲固有频率。另一方面由于支承阻尼过小且控制参数的调节范围有限,易造成转子在亚临界或超临界运行时因振幅过大而与轴承发生碰撞。   相似文献   
285.
共固化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基于有限元的模态应变能法研究了共固化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同时考虑了粘弹性阻尼材料的频率依赖性和复合材料本身对振动能量的损耗,提出了该类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考察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本身的阻尼因素、柔性层的引入以及阻尼层的位置对复合材料粘弹阻尼结构损耗因子的影响,并给出了提高此类结构损耗因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6.
李琳  邓鹏程  李超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0):2410-2418
首先通过引入气动影响系数,建立了振动相关气动力与系统振动位移成比例的线性模型。基于此导出了叶盘结构气弹耦合的线性振动方程。接着在叶盘结构中引入压电网络,建立了流 机 电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集总参数等效模型研究了压电网络对叶盘结构气动阻尼的影响,对流 机 电耦合系统的特征值问题进行求解,获得了可作为系统气弹稳定性判据的模态气动阻尼比。研究表明,压电网络可以有效改善叶盘结构主要振动形式——节径型振动的气弹稳定性;通过对压电网络中电学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在较宽范围内提高叶盘结构的颤振边界;压电网络对弯曲振动模态气动阻尼的改善效果优于弯扭耦合振动模态。   相似文献   
287.
综述了航空硅橡胶的耐高温性能、耐低温性能、导电性能及阻尼性能等的研究现状,发现改善生胶结构(主链、端基、侧基以及分子量)、加入特种耐热添加剂(白炭黑、金属氧化物及其他添加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耐高温性能的主要途径;调节改性链节类型、含量,破坏硅橡胶分子链的结构规整性是调节航空硅橡胶耐低温性能的主要途径;优选、并用掺杂导电粒子、改进其分散性是提高航空硅橡胶导电性能的主要途径;设计制备大空间位阻的活性聚硅氧烷阻尼剂是提高航空硅橡胶阻尼性能的主要途径.简要介绍了航空硅橡胶在高低温密封、导电和阻尼减振等方面的应用状况,提出高功能化的硅橡胶,如长期高耐热硅橡胶、耐超低温硅橡胶、高电磁屏蔽硅橡胶、高耐疲劳阻尼减振硅橡胶、准恒模量减振硅橡胶、发动机减振氟硅橡胶等特种材料是今后航空硅橡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88.
温度对约束阻尼板振动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复模量本构关系,推导各向同性约束阻尼板的动力学控制方程,求出了四边简支约束阻尼板的固有频率以及损耗因子的解析解,与利用有限元方法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根据粘弹性材料特性曲线,插入取样温度点,分析不同温度下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与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存在最佳温度,使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89.
文章将非粘滞阻尼模型的松弛函数分为2种形式进行研究讨论:一种是幂指数函数的形式,另一种是指数函数的形式。以应力松弛试验为例,从理论和试验2个角度考虑初始坡度,都可以看出初始坡度对应力变化的影响,从而克服了忽略这一问题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290.
在频域内利用谐波平衡法,分别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涡轮叶片缘板-阻尼结构进行了减振效果分析,并就接触摩擦力对叶片减振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研究发现带阻尼装置叶片由于阻尼块附加质量作用,对叶片有明显的避振作用,并也起到了一定的减振作用,但对叶片振动响应耗能影响最大的是叶片缘板-阻尼装置接触面的非线性摩擦力,且摩擦系数较小时叶片减振效果对其变化更敏感一些.另外从分析方法探索中发现,含接触等非线性问题的结构,忽略接触特性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具有较大的偏差性.这些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可为阻尼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