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9篇
航空   259篇
航天技术   148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了提高陀螺恒流源精度,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陀螺恒流源补偿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恒流源控制指令与恒流源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稳态模型,以实时估计恒流源输出偏差.设计恒流源控制指令补偿判据,当输出偏差超出设定裕度时,按比例对恒流源控制指令值进行实时补偿,使得恒流源输出更接近控制目标值,以实现更优的精度.通过实物在回路仿真验证了上述方案的有效性,并通过与传统对控制指令进行分段线性标定方法相比较,显示了上述方案的恒流控制优势.  相似文献   
92.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束流发生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子束加工质量,采用AC-DC-AC-DC-AC-DC的拓扑电路、新型功率变压器、高压脉冲检测技术、优化的束流反馈控制与灯丝加热电流闭环反馈控制技术等,分别优化了高压加速电源、偏压电源与灯丝加热电源。将所研制逆变电源与150 k V/30 k W电子枪、真空系统等组成了一套电子束流发生系统,测试了该电子束流发生系统输出的高压、最大束流以及灯丝加热电流、偏压变化对束流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逆变电源高压输出达到-150 k V,高压输出线性度较好,最大束流达到200 m A;高压、灯丝加热电流给定时,随着偏压降低,束流输出逐渐增大;高压、偏压给定时,随着灯丝加热电流增大,束流输出存在死区、线性增大区和恒流区。  相似文献   
93.
张国才  谢小荣  刘永钊  冯炎青  游泳 《航空学报》2021,42(2):424678-424678
仿形涡流检测技术因其耦合性好可有效抑制检测过程晃动而特别适合对大曲率叶片前缘快速检测。针对涡轮叶片前缘仿形涡流检测建立前缘及仿形线圈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叶片前缘凹坑、长裂纹、边沿凹坑3种典型缺陷在内外两种激励、不同内径线圈、不同频率等模式下的检测信号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大曲率前缘实施仿形涡流检测,检测区域可有效覆盖整个前缘区域,检测频率越高,检测灵敏度越高。双线圈检测模式下,外激励内接收比内激励外接收灵敏高,当内检测线圈尺寸大于缺陷的尺度时,内接收线圈内径越小,其相对灵敏度越高。结合仿真结论,制作前缘缺陷试块,采用锁相放大及图形化编程技术,设计前缘仿形涡流检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仿形线圈可有效检出前缘典型缺陷,检测幅值相位输出结果与仿真结论相似。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大曲率叶片前缘的工程实践检测。  相似文献   
94.
随着复合材料在飞机中所占比重的增大,诸多电磁兼容设计的问题也日趋凸显。本文分析了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对电流回路接地的影响,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内接地网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接地网设计及优化时的设计目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带分流结构的电流/频率转换电路和电流积分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电流积分器的误差,并分析了运放的几个关键参数对l/F电路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对比,得出了I/F电路设计时电流积分器电路选择运算放大器的参考依据,并对带分流结构的I/F电路作出了改进.  相似文献   
96.
The four identical Cluster spacecraft, launched in 2000, orbit the Earth in a tetrahedral configuration and on a highly eccentric polar orbit (4–19.6 RE). This allows the crossing of critical layers that develop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Since 2004 the Chinese Double Star TC-1 and TC-2 spacecraft, whose payload comprise also backup models of instruments developed by European scientists for Cluster, provided two additional points of measurement, on a larger scale: the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orbits are such that the spacecraft are almost in the same meridian, allowing conjugate studies. The Cluster and Double Star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2005 and 2006 extreme solar events are presented, showing uncommon plasma parameters values in the near-Earth solar wind and in the magnetosheath. These include solar wind velocities up to ∼900 km s−1 during an ICME shock arrival, accompanied by a sudden increase in the density by a factor of ∼5 and followed by an enrichment in He++ in the secondary front of the ICME. In the magnetosheath ion density values as high as 130 cm−3 were observed, and the plasma flow velocity there reached values even higher than the typical solar wind velocity. These resulted in unusual dayside magnetosphere compression, detection of penetrating high-energy particles in the magnetotail, and ring current development following several successive injections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inner magnetosphere, which “washed out” the previously formed nose-like ion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7.
舰载导弹武器系统大多采用RS-485接口组成局域网,而各设备仅具有RS-232接口,文中介绍了一种无须外部供电的接口转换器。采用串口取电技术设计了转换器的电源电路;选用新型低功耗器件设计了接口的硬件电路,给出了接口软件流程。设计舰载导弹武器系统接口转换器,实现了接口间的信号转换。  相似文献   
98.
针对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学习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开闭环PD型快速迭代学习控制方法。此学习控制方法利用了系统当前的跟踪误差信号和前次迭代控制的跟踪误差信号,以及它们的微分信号,同时采用可调比例系数,根据系统误差的变化及时地调节比例系数,从而使目标的跟踪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给出了此快速迭代学习算法收敛的条件,直流电动机的仿真应用说明了此学习控制方法对于非线性系统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
限制励磁方法在无刷交流发电机数字电压调节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限制励磁电流功能对无刷交流发电机加载过渡过程的影响,得到了设置励磁电流限制值的方法。采用了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变速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电流限制值进行了设置,而且拟合公式是与理论推导相一致的。按照本文的励磁电流限制值拟合方法可以保证无刷交流发电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加载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0.
师浩阳  王平阳  王淑 《上海航天》2024,41(1):122-129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内部物理过程复杂且具动态性,较难对其进行准确描述与深入研究,且其工作温度较高,其状态参数难以使用常规方式测量。针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建立流动、传热和电磁相互耦合的数值模型,基于Fluent软件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和特性分析,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热焓探针实验系统,完成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炬射流参数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炬内温度与速度最大值与工作气流量呈正相关,均出现在靠近阴极区域,且沿轴线逐渐降低;等离子体炬内高温区与高电流密度区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