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7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利用试验方法研究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喷管气流矢量控制的作用效果,证明在恰当条件下喷管气流矢量角可改变30°.试验结果证实,喷管射流角度的改变不但与激励器工作参数和喷管流动速度、流量相关,同时还与激励器工作时产生的向下游迁移的"涡对"对周围流体"卷吸"形成的低压卷吸场有关,并与卷吸涡对与主流自由剪切层之间的耦合作用有着密切联系.以上可以认为是喷管矢量受控的机理.   相似文献   
62.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lar sail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tallized film presents several challenges. The solar sail membrane is made by seaming together precut lengths of ultrathin metallized polymer film into the required geometry. This assembled sail membrane is then folded into a small stowage volume prior to launch. The sail membranes must have additional features for connecting to rigid structural elements (e.g., sail booms) and must be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spacecraft bus to prevent charge build up. Space durability of the material and mechanical interfaces of the sail membrane assemblies will be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 of any solar sail mission. In this study, interfaces of polymer/metal joints in a representative solar sail membrane assembly were tested to ensure that the adhesive interfaces and the fastening grommets could withst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 and expected loads required for mission success. Various adhesion methods, such as surface treatment, commercial adhesives, and fastening systems, were experimentally tes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63.
充气薄膜桁架结构可应用于大型空间充气薄膜航天器的展开部件和支撑结构。研究了充气薄膜桁架结构的协同折叠设计方案,首先推导了蒙皮结构的折叠状态几何公式,然后设计充气桁架的折叠方案,以几何适应于蒙皮结构折叠状态。建立了协同折叠设计方法,并得到了参数化模型。方案实现了横向和纵向同时折叠,横向折叠率为267,纵向折叠率为882。基于改进的弹簧 质点系统,完成了充气薄膜桁架结构的充气展开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展开动力学行为和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展开过程平稳可靠,未发生各构件间的物理干涉,从而评估了协同折叠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此类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分别对美国及欧洲的静止轨道高分成像卫星发展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其中美国主要发展由NASA提出的基于衍射成像原理的薄膜光学成像卫星;欧洲主要发展由ESA提出的地球静止高分辨率任务(Geostationary High Resolution Mission, GEO-HR),GEO-HR包含三个项目:GEO-Oculus(孔径1.5 m,分辨率10m); Astrium GO3S(孔径4m,分辨率3m);光学合成孔径系统(合成孔径7m,分辨率2m)。最后,根据美国及欧洲的静止轨道成像卫星发展的路线,结合我国静止轨道卫星发展现状,分析地球静止轨道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相似文献   
65.
提出了一种采用高压空气膜除湿组件的飞机新型环境控制系统(ECS).在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中各主要部件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块建模的思想,开发了该新型环境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库,并与传统高压除水飞机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了性能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模型库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稳态值;与传统系统...  相似文献   
66.
机载中空纤维膜富氮性能实验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建立机载中空纤维膜环境模拟性能实验平台,对与国内某技术中心合作研制的机载中空纤维膜进行了系统的环境模拟性能实验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①渗余富氮空气氧体积分数随输入空气压力的上升而下降,随输入流量的上升而上升,而与输入空气温度基本无关;②渗余富氮空气氧体积分数随富氮空气流量的上升而上升,且输入空气压力低时明显;③海拔高度对机载中空纤维膜富氮性能基本不影响,仅启动时渗余富氮空气氧体积分数略有下降.通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机载膜富氮性能公式.   相似文献   
67.
太阳帆航天器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太阳帆航天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划分为4个方面:总体设计、轨道和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太阳帆材料及其性能、太阳帆折叠与展开。针对每项关键技术,基于对国外长期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阐述主要技术特征,梳理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笔者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上述分析,指出我国发展太阳帆航天器应该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静电驱动的微机械薄膜的稳定性问题。当微机械构件之间的间距在亚微米尺度以下,构件会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如Casimir效应。通过对薄膜在静电力及Casimir力共同作用下的行为进行分析,由数值计算得到了决定薄膜稳定性状态的无量纲参数K及K曲线的临界值Kc,若K值大于Kc,薄膜结构为不稳定,会引起塌陷失效,薄膜粘附在基底上,且不可恢复。Kc值大小与微机械薄膜和基底表面的距离以及外加电压相关。由此提供了设计高长厚比(L/h)的静电驱动薄膜结构的方法,使其不产生失稳塌陷的失效。  相似文献   
69.
本文将壳体微分方程的数学解算过程与其解的物理意义联系起来,结合结构力学中的力法概念,使求解的微分方程分成两组比较简单的形式;一组只求膜解,另一组只求齐次解。这种思路对于一般形式的薄壳均适合。因为锥壳在工程上应用最广,故本文以锥壳为例,列出了锥壳在各种常见的荷载下的计算公式,并应用上述的概念来解算组合锥壳的问题,使原来十分复杂的问题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70.
采用配合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透氧性能的类钙钛矿结构La2NiO4 δ材料,XRD实验表明为单一相,讨论了控制溶胶-凝胶过程的条件,成功地制得了均匀澄清的稳定溶胶和稳定凝胶,采用Al2O3多孔陶瓷为支撑体,用上述溶胶制备了支撑致密透氧膜,结果表明在孔径为0.2μm的多孔Al2O3陶瓷片上制备的支撑膜比较理想,膜的厚度约为35um,透氧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撑膜比传统方法制备的同种材料无支撑膜有更好的透氧性能,由于膜内部的离子传输过程是制约透氧通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支撑膜的厚度远小于无支撑膜,较薄的膜减少了离子在固相中的传输距离,有助于加快这一传输过程,从而可获得较高的透氧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