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88篇
航天技术   268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26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371.
杨彬  唐生勇  李爽  夏陈超 《宇航学报》2018,39(11):1197-1208
针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结合我国现有技术基础,提出我国载人火星探测方案,重点研究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推进系统的设计。首先,综合考虑载人深空探测任务的约束,采用Pork-Chop图设计了适用于不同任务场景的转移轨迹;然后,参考我国空间站技术,基于核热推进系统设计了我国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飞船;最后,对核热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台数和推力进行了优化,得到了适用于不同任务场景的最优推进系统组合方案。本文所研究内容为我国未来载人火星探测任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7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校史校风、法制校纪、理想信念、专业学习、人格心理与生活、初级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等六个模块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最终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73.
针对Q-学习算法中探索与利用之间的平衡问题,在基于Metropolis准则的Q-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探索区域扩张策略的Q-学习改进算法。消除了初始时刻在整个环境中加入探索的盲目性。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加入算法的自主学习结束条件,避免了找到最优路径后的重复学习,节省了学习时间。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4.
双向相干测距测速体制是最常用的航天器测量体制,是一种闭环体制.与之相比较,开环测距测速可以在信号更微弱的情况下获取到观测量,在深空任务中有着独特的意义.然而,开环测距也面临棘手的技术难题——高精度航天器定时技术.针对该难题,在保持现有航天器信号体制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遥测信号和测距侧音信号(差分单向测距DOR信号可看作侧音信号)间相频约束的航天器定时原理,研究了侧音频率最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器上发射测站接收”的初步实现方案,为后续开展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5.
面向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用新型柔性太阳毯,开展了柔性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技术、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压聚酰亚胺纤维增强有机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能够满足柔性太阳毯需求。自动涂胶工艺能够实现高黏度硅橡胶均匀薄涂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对比测试表明,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柔性太阳毯的T剥离强度,但使其低温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376.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嫦娥一号卫星航天使命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及月地空间进行多种遥感探测,航天使命设计的主要和基本的部分是卫星飞行轨道的设计,其中包括在飞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的设计。嫦娥一号的这条飞行轨道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绕地飞行的调相轨道,它们由周期为16h、24h、48h的三段轨道组成;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三部分是200km高度绕月飞行的使命轨道。文章给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77.
国内外深空探测器精密定轨软件研究综述及WUDOGS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空探测器精密定轨软件系统的研制在深空探测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直受到各大航天机构的重视。针对国内外深空探测器精密定轨软件平台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DPTRAJ/ODP(Double Precision TRAJectory program/Orbit Determination Program,双精度轨道程序/定轨程序)和MONTE(Mission analysis,Operations,and Navigation Toolkit Environment,任务分析、操作和导航工具箱环境),GSFC(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GEODYN-II以及法国CNES(Centre National dEtudes Spatiales,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的GINS(Géodésie par Intégrations Numériques Simultanées,同步数值积分大地测量)软件系统,对这些软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总结。之后对武汉大学自主研制的深空探测器精密定轨软件系统WUDOGS(Wuhan University Deep spac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Gravity recovery System,武汉大学深空探测器精密定轨与重力场解算软件系统)的主要模块与功能进行了介绍,通过与GEODYN-II的交叉对比验证,表明:对于探测器的轨道预报,WUDOGS与GEODYN-II的1个月位置差异小于0.3mm,2d位置差值小于5×10~(-3) mm;双程测距、双程测速的理论计算值和GEODYN-II的差值RMS(Root Mean Square,均方根)分别在0.06mm,0.002mm/s的水平;WUDOGS目前已初步具备了月球和火星探测器精密定轨能力。最后对WUDOGS的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eliminary mission and science analysis of a new mission concept for the large scale, low-cost exploration of Near Earth Objects (NEOs). The concept is to enable close range observations of NEOs by performing close flybys of a series of NEOs at one of their nodal points, with pairs of small spacecraft flying in formation. The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accessible asteroids and multi-target tour trajectories from data available in the JPL small-body database.The main instruments on board each spacecraft are a camera and a LIDAR which together can be used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surface imaging, direct asteroid ranging and asteroid mass estimation via intersatellite ranging. The paper provide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measurable quantities during each flyby. In particular, the feasibility of a novel method of NEO mass estimation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379.
中继测控是月球探测任务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月球背面和两极地区的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以及载人登月任务。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月球中继测控卫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未来全月球探测对中继测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重点给出了面向全月球探测任务的天基中继测控系统设计方案,并仿真分析了该方案的中继测控性能。最后给出了简要的卫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80.
针对特定探测天体,给出了特殊用途的探空火箭与其实现空间交会的时刻与地点的计算方法.根据特定天体的运行轨道,发射前算出标称交会飞行轨道,装订在箭载计算机内.火箭发射后,利用箭载惯性导航系统确定自身当前的位置与速度,比对标称飞行轨道参数得出飞行偏差,通过控制火箭推力偏斜调整飞行轨道,使探空火箭在交会时刻到达交会点,并在交会时刻相对与惯性空间的速度为0.定义了研究所用的各种坐标系,建立了火箭飞行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标称飞行轨道最优交会点选取,交会时间与发射时间计算等问题.给出了发射后动力飞行段的制导控制规律,核心思想是将控制信号分解为时间控制、当地水平面上的海拔高度控制、南北控制与东西控制,通过设置偏置量减小关机后轨道摄动因素引起的漂移.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验证了这种制导控制规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