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8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航空   1175篇
航天技术   297篇
综合类   629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31.
“张线支撑及内天平测量系统”已在FL-8 闭口风洞中调试、使用。该系统使用了套管天平,套管内杆是天平与模型相连,与天平相连的套管是支撑体,张线的一端与套管的前后吊点相连,张线的另一端与风洞上转盘齿圈上的张紧机构和风洞下转盘下的配重相连。该系统的角度变化范围,模型侧吊时, α= ±360°,β= ±65°,模型正吊时,α= ±65°,β= ±360°实验表明:张线支撑与尾撑和腹撑相比,消除了由于支杆引起的模型振动,其支架干扰变小,试验数据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32.
介绍了火箭弹性模型实验技术,包括模型对火箭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的模拟,模型的加工制做,激振机构的研制,支撑元件的研制以及几期实验的结果综合。  相似文献   
533.
2.4m风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引射式风洞之一,该风洞控制系统多、所能实现的吹风方式也多,因而,其系统复杂。风洞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时变、滞后和耦合特性,而风洞试验又要求系统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较快的稳定收敛速度。为了解决这种控制系统复杂的风洞控制问题,在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上分别采用了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硬件和智能控制策略,使风洞p0和M数控制精度分别优于0.3%和0.002。笔者对风洞控制核心系统和控制软件的设计和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给出了调试结果说明了控制策略和控制软件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34.
动态失速风洞实验是一种非定常实验,其测量所得数据属于随机数据范畴。由于强迫振动频率范围较大,要从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除了做固定截止频率的模拟滤波外,还必须对其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数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只须对天平测量信号做数字滤波处理;滤波原则是仅需滤掉天平、支架、模型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分量,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实验强迫振动的各阶谐振信号。  相似文献   
535.
为了恢复 8m× 6m风洞动力系统的负载能力 ,提高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利用两套额定值为 485V、30A的小功率调速装置 ,通过改造 ,控制两桥串联的大功率晶闸管整流柜 ,驱动 2 60 0kW直流电动机实现转速控制 ,从而将 8m× 6m风洞模拟调速系统成功地改造成全数字调速系统。结果表明 :通过改造进口小功率全数字装置 ,实现对大功率调速系统的全数字控制 ,其投资与模拟调速系统的相当 ,而技术上达到了世界上 9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536.
介绍了 0 .6m× 0 .6m自适应壁试验段的总体结构布局、测控处系统 ,研制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问题和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该试验段流场校测和利用DLR -GO¨TTINGEN一步迭代控制算法调整柔壁外形 ,获得模型阻塞度分别为 1 %和 2 8%两个标模试验结果。结果表明 :0 .6m× 0 .6m自适应壁试验段研制是成功的 ,流场品质优异 ,已基本具备了在M≤0 9、- 4°≤a≤ 1 0°范围内 进行全模型纵向测力试验并获得近于无干扰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7.
简要介绍了处于自然大气湍流中的大跨度桥梁易发生的风振形式之一的抖振概念以及分析抖振的频域法和时域法 ,概括地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在该方向上的一些研究工作以及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38.
随着我国在临近空间和深空领域探测活动的推进,低密度环境模拟气动试验设施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相关技术的开发利用,发展相应的亚声速低密度风洞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国外几座典型亚声速低密度风洞的设计特点、关键技术和试验能力,分析国内在空天一体化和深空探测发展中遇到的低密度低雷诺数气动力学问题,提出建设亚声速低密度风洞的需求。通过对国外几座典型亚声速低密度风洞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亚声速低密度风洞的发展方向和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539.
在飞机的测力风洞试验中,为了模拟进气口附近流场,通常在进气道前设计堵锥,但对于背负式进气道飞机,常规的进气道堵锥设计可能不再适用。本文通过CFD方法进行了进气道堵锥类型的选择,使试验中风洞模型进气道附近流场的流态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40.
TBCC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及涡轮模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拓展中心线、不同的流通截面面积变化规律和倒圆半径变化规律对内并联型TBCC(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 engine)进气道涡轮通道扩张段进行了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涡轮通道扩张段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和涡轮模态下涡轮通道扩张段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高速风洞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心线控制点纵坐标在1.50~2.25、涡轮通道扩张段出口等直段长度与出口直径比值在0.3~0.7的范围内取值时,涡轮通道扩张段可获得较高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和较小的出口总压畸变指数;采用前急后缓的流通截面面积和倒圆半径变化规律能使涡轮通道扩张段获得较小的出口总压畸变指数;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加,进气道和涡轮通道扩张段的流量系数先不断减小,在飞行马赫数为0.9附近达到最小,之后又逐渐增加,涡轮通道扩张段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不断升高,在飞行马赫数为0.7附近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降低;涡轮模态下,涡轮通道扩张段出口总压畸变指数均小于0.5,能很好地满足涡轮发动机对进口流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