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435篇
  国内免费   329篇
航空   1512篇
航天技术   653篇
综合类   320篇
航天   39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本文研究了面内强磁场环境下铁磁板壳的自由振动问题。基于Eringen-Maugin的关于磁弹性作用的理性力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一般壳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程,进而求解了面内强磁场作用下的小磁化率悬臂铁磁薄板自由振动频率。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和已有的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42.
提出一种基于无限脉冲响应和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技术的快速 B-样条插值法 ,并将其应用于实时图像旋转处理中。为了优化旋转后的图像质量 ,本文采用 3次 B-样条对图像旋转后的像素点灰度值进行插值运算。另外 ,通过对传统图像旋转矩阵的分解 ,将图像在二维空间中的旋转运算分解成为三步在一维空间内平移运算 ,使插值运算在一维空间中完成 ,从而简化了图像旋转数据处理中的插值运算。最后 ,还提出了一种以硬件方法完成高阶图像插值运算实现图像旋转的新方法 ,并针对 2 5 6灰度级 ,2 5 6× 2 5 6像素的图像 ,设计出一个以 FPGA为核心的实时、高质量的硬件图像旋转系统。  相似文献   
43.
用电离层特性参量提取等效风场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导出了利用中低纬电离层特性参量获取电离层F层峰区高度上等效风场(包含电场和风场信息在内)的基本方程,并尝试用该方法从电离层特性参量(峰高和临频)提取等效风场信息,利用武汉站DGS-256电离层数字测高仪数据及由美国Massachusetts Lowell大学最新版的剖面反演程序换算得到F层峰高,获得了武汉地区夏季至日点附近,冬季至日点附近,冬季地磁特别宁静的九天和冬季平均等效风场的初步特征,并利用Fejer经验电场模式计算冬季电场引起的垂直漂移,估计电场和风场对武汉地区的垂直等效风场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等效风场呈现出白天与夜晚幅度和方向的差异。至日点附近冬季与夏季白天的幅度差异以及明显的凌晨凹陷现象;平均情况下,垂直等效风场幅度和方向的变化主要是由中性风引起,受电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4.
雷暴云准静电场和夜间低电离层的电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点电荷模型计算雷暴云突然放电后形成的准静电后形成的准静电场随高度的分布,以E/N(E的电场大小,N为大气密度)为输入参量,在一定条件下,对Boltzmann方程数值求解,计算电离层电子数密度的扰动。计算结果表明,在约70-90km之间,在约放电后的10ms内,准静电场大于中性大气的击穿电场,将引起大气的雪崩电离,从而引起夜间低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显著增加,但这种电子密度的增加是暂的,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恢复到平静时的水平,恢复时间随高度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45.
We investigate properties of large (>20%) and sharp (<10 min) solar wind ion flux changes using INTERBALL-1 and WIND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from 1996 to 1999. These ion flux changes are the boundaries of small-scale and middle-scale solar wind structures. We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the solar wind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during these sudden flux changes. Many of the largest ion flux changes occur during periods when the solar wind velocity is nearly constant, so these are mainly plasma density changes. The IMF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changes at these events can be either large or small. For about 55% of the ion flux changes, the sum of the thermal and magnetic pressure are in balance across the boundary. In many of the other cases, the thermal pressure change i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magnetic pressure change. We also attempted to classify the types of discontinuities observed.  相似文献   
46.
单片机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伺服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稀土永磁无刷直流方波电动机速度伺服系统,该系统以8098单片机为核心,外加GAL芯片构成控制器,主回路开关器件采用IGBT,用EXB840驱动,组成功率变换电路,实现了PWM波单极半调制方式的电机伺服控制。  相似文献   
47.
首先在小弹塑性范围内用应变的奇次四项式相当精确地拟合一般硬化材料的拉伸曲线;再在体积不变条件下用弹性位移场的已知模态和一待定幅值构成弹塑性位移场;最后用势能原理确定该幅值而得到封闭解。  相似文献   
48.
研究用现场数据估计系统可靠性参数置信区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用元部件现场信息估计系统可靠性参数,如系统可靠度、可靠寿命等区间估计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替换百分点法,并运用Monte Carlo数字仿真对估计的置信度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新型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无刷直流电动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方法.这是一种建立在开关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相结合基础上的控制方法,并用神经网络实现了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机构.在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控制器是PI控制器;转速控制器是由1个开关控制器和1个包括自适应机构在内的模糊控制器相结合组成的,且用1个3层前向神经网络离线学习实现了模糊控制器,学习算法采用的是改进的BP算法.用1个单神经元通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学习实现了自适应机构,学习算法选用了有监督的Hebb学习算法.由电机所处的运行阶段决定哪一个控制器工作.此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说明,它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50.
杨岩  田原  丁兆波  杨进慧 《宇航学报》2021,42(11):1446-1452
For the problem that the plume flow field structure of a multi engine parallel rocket is complicated and the bottom thermal environment is extremely harsh, which may cause the failure of the engine structural components, the plume flow field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at different altitudes are stud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in flight which shows that when the rocket is flying at a low altitude, the plume of the engines do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s the flight altitude increases, the plumes gradually expand and begin to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and finally there is an obvious backflow at the bottom of the rocket. The maximum heat flux at the moment of take off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e measured value in flight. Before the backflow occurs, the heat flux mainly consists of radiant heat, the convective heat flow increases as the flight altitude grows, but it is also much smaller than the peak heat flow at takeoff. The result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optimal design of engine structure therm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