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65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应用802.1X标准部署安全的无线局域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讨论了现有的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 ,指出要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就要应用IEEE 80 2 .1X标准。接着对80 2 .1X标准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提出了一套在 80 2 .11无线局域网应用80 2 .1X标准的解决方案 ,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的方法。最后对 80 2 .1X标准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2.
刘海峰  杨兴根 《推进技术》2001,22(4):345-348
详细介绍了利用工业CT进行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中,提高图像质量方面的几点尝试-光轴对准、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提高探测器效率、采用合适的硬滤手段和选用适当的图像滤波函数。给出了测试数据和处理前后的图像比较。上述几点尝度收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3.
耿辉  周进  翟振辰  陈军 《推进技术》2007,28(6):599-606
在超声速燃烧室的壁面上安装具有不同长深比、深度以及后壁倾角的凹腔,在凹腔上游壁面横向喷注燃料射流。分别利用掺有丙酮蒸气的氦气和氢气模拟不燃烧和燃烧两种情况下的横向燃料喷流,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分别对流场中不同截面上的丙酮和氢氧基进行成像,同时对不燃烧情况下的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发现:凹腔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由凹腔后壁高压区向凹腔前壁传播高压扰动的行为来影响凹腔内部的静压分布,从而影响燃料的流动过程;凹腔长深比减小、深度或后壁倾角增大都有助于高压扰动的前传,导致燃料不易向凹腔内部偏转以及进入凹腔的燃料质量减少;凹腔长深比和深度的增加可增大凹腔内低速回流区的范围,有助于增强凹腔内部的燃烧以及火焰稳定能力;凹腔后壁倾角对燃料燃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4.
A suite of three optical instruments has been developed to observe Comet 9P/Tempel 1, the impact of a dedicated impactor spacecraft, and the resulting crater formation for the Deep Impact mission. The high-resolution instrument (HRI) consists of an f/35 telescope with 10.5 m focal length, and a combined filtered CCD camera and IR spectrometer. The medium-resolution instrument (MRI) consists of an f/17.5 telescope with a 2.1 m focal length feeding a filtered CCD camera. The HRI and MRI are mounted on an instrument platform on the flyby spacecraft, along with the spacecraft star trackers and inertial reference unit. The third instrument is a simple unfiltered CCD camera with the same telescope as MRI, mounted within the impactor spacecraft. All three instruments use a Fairchild split-frame-transfer CCD with 1,024× 1,024 active pixels. The IR spectrometer is a two-prism (CaF2 and ZnSe) imaging spectrometer imaged on a Rockwell HAWAII-1R HgCdTe MWIR array. The CCDs and IR FPA are read out and digitized to 14 bits by a set of dedicated instrument electronics, one set per instrument. Each electronics box is controlled by a radiation-hard TSC695F microprocessor. Software running on the microprocessor executes imaging commands from a sequence engine on the spacecraft. Commands and telemetry are transmitted via a MIL-STD-1553 interface, while image data are transmitted to the spacecraft via a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 interface standard. The instruments are used as the science instruments and are used for the optical navigation of both spacecraf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instrument suite designs, functionality, calibration and operational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75.
We propose a new type of wide band X-ray imaging spectrometer as a focal plane detector of the super mirror onboard on future X-ray missions including post Astro-E2. This camera is realized by the hybrid of back illumination CCDs and a back supportless CCD for 0.05–10 keV band, and a Micro Pixel Gas Chamber detecting X-rays at 10–80 keV.  相似文献   
76.
文章阐述了用于空间大气成分探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国外发展状况,主要介绍了几种国外先进的高分辨率空间大气探测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应用范围和技术指标,比较了这几种设备的优缺点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77.
耿辉  翟振辰  陈军  周进  刘君 《上海航天》2007,24(5):35-40,57
为研究超声速内流场中横向喷流的流动与混合特性,将丙酮蒸汽加入喷流介质,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流场中流向中心截面和横截面上的丙酮进行成像,研究了喷流的运动轨迹、流场结构、混合方式,以及参数对喷流流动与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流柱的波动失稳及喷流剪切层中生成的大尺度结构有助于增强喷流与主流在近场的混合;提高出口马赫数会导致剪切层失稳以及出现大尺度结构的位置移向下游,不利于改善近场的混合;增大喷口直径能增加喷流在展向的扩展,升高喷流总压能增加喷流在展向和横向的扩展,并使出现大尺度结构的位置靠近上游;在喷注流量相同条件下,采用小喷注面积高总压喷注更利于增强混合。  相似文献   
78.
单黎波 《火箭推进》2006,32(2):37-40
为检测波纹板夹层结构高温钎焊焊缝质量,对其进行了X射线照相检查。波纹板夹层钎焊缝与一般熔焊焊缝不同,无论焊缝本身以及焊缝缺陷都有其特有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钎焊焊缝结构特点及焊缝X射线影像的分析,总结了获得高清晰X射线照片的方法及焊缝缺陷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79.
非真空收集器质谱检漏标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导出了非真空收集器质谱检漏漏率的几种标定公式 ,并对漏率标定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利弊分析。经综合考虑认为 :为实现快速的高精度的漏率标定 ,采用标准气量直接加注法进行漏率的标定是比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80.
根据一般成像系统CCD像元响应非均匀性校正的原理与算法,通过对星载可见光干涉成像光谱仪CCD像元响应非均匀性校正的相对辐射定标原理及所获定标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出了一种适于对可见光及红外干涉成像光谱仪系统CCD像元响应非均匀性进行校正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干涉成像光谱仪系统探测器阵列非均匀性校正这一工程技术难题,它对今后该方面的科研和技术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