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60篇
航空   263篇
航天技术   242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8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ISR) is the most powerful ground-based measurement facility to study the ionosphere. The plasma lines are not routinely detected by the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due to the low intensity, which falls below the measured spectral noise level of the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The plasma lines are occasionally enhanced by suprathermal electrons through the Landau damping process and detectable to the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I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 Association (EISCAT) UHF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the experiment observation presents that the enhanced plasma lines were observed. These plasma lines were considered as manifest of the suprathermal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high-frequency heating wave during the ionospheric modification. The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 is also obtained from the enhanced plasma lines. This study can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obtaining the accurate electron density during ionospheric modification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42.
A new methodology for Total Ionizing Dose (TID) tests is proposed. It is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of an on-chip 90Sr/90Y beta source as alternative to standard methods such as 60Co gamma rays and electrons from LINAC. The use of a compact beta source for TID tests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n particular, the irradiation of devices with more than one radiation source results in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mplex spa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composed of several types, energies and dose-rates. In addition, the use of an easy handling beta source allows the irradi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without any damage to other auxiliary circuit. In this work, 90Sr/90Y beta source dosimetry and related radiation field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in depth.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source for TID tests, a rather complex device such as the “SPC56EL70L5” microcontroller from ST-Microelectronics was exposed to 90Sr/90Y beta rays. The results of this test were compared to that of a previous test of another sample from the same lot with a standard gamma 60Co source. The electronic performances following the two irradiations have been found to b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by demonstrating therefor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beta source for TID tests.  相似文献   
43.
丁君生  陈俊平  王君刚 《宇航学报》2020,41(9):1195-1203
针对目前基于GNSS观测数据的对流层天顶总延迟(ZTD)模型缺乏有效质量控制手段的现状,提出了一套综合考虑数据量、网格分辨率以及模型稳定性的ZTD建模质量控制方法,并采用内华达大地测量实验室(NGL)解算的高空间分辨率GNSS对流层数据,选取了近十年德国及周边区域[47°N-55°N,5°E-15°E]183个测站的实测ZTD,对该方法进行了校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该质量控制方法下建立的新模型精度稳定,平均均方根误差(RMS)为3.4 cm,相对于UNB3m、EGNOS、GPT2w+Saas平均改善了42.4%、35.8%、33.3%。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提升了基于GNSS观测数据的ZTD模型的性能,对于ZTD建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分析了1981年4月27日的一个特大高能爆发。它在硬X射线(HXR)、γ射线和微波(MW)记录上显示一一对应的多脉冲结构。文中讨论了这些脉冲的寿命、时延与HXR的能量、MW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时延量与湍动加速所预期的值相符合。提出了各脉冲期间的谱呈软→硬→软的演化,可能是由高能电子受到加速的看法。还对产生HXR的高能电子的谱指数、电子总数和MW源区的磁场也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45.
太阳电子事件粒子源区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ISEE-3的引个太阳电子事件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通过Saha平衡模型分别计算了高Fe事件和贫Fe事件源区的平衡温度大小,指出两类事件粒子源区不相重合,高Fe事件的粒子源区位于高色球层,贫Fe事件粒子源区在色球层-日冕之间的过渡区。对高Fe事件和贫Fe事件的形成作了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46.
陈冲冲  曾凡  王毅飞  樊虎  张进 《遥测遥控》2021,42(4):112-118
针对谐振式加速度计成品率不高、精度低等问题,以石英振梁加速度计为例,采用引进标准信号,将谐振电路作为“黑盒子”,对其开展独立的评价。通过评价电路的驱动电压幅值稳定性、移相稳定性、全温幅值/相位对称性等指标,与加速度计实际指标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为加速度计研制与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依据。实际运用表明,电路噪声性能、温度性能大幅提升,产品成品率从70%提高到了约90%。  相似文献   
47.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 tom transfer rad ica l po lym erization,ATRP),以α-溴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和联二吡啶为催化体系,合成了端基为卤原子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X)预聚体。以此PMM A-X为大分子引发剂,在同样催化体系下,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苯乙烯(PMM A-b-PS t)嵌段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 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质量百分数为28%,数均分子量(M n)为4.76×104,多分散系数(PD I)为1.49。经TEM表征,发现该嵌段聚合物具有周期性层状相分离结构,层状取向周期达到了400 nm左右,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这一特征长周期为嵌段共聚物材料用作光波导等光学器件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冷轧体心立方金属中微带的形成原因.基于塑性变形理论,运用Taylor模型和Bishop&Hill最大功原理,计算了变形体心立方晶体中滑移系上的切应变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冷轧时当晶粒的轧向平行于晶粒的某些特定取向时,大量的局部切应变将集中产生在一个滑移面上并在此形成微带.这一高度局域性的切应变是形成剪切带的原因.此时,剪切带与轧制方向之间夹角为30°.另外,微带呈片状是双交滑移的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剪切带所在晶粒的取向和所在滑移面证实了这一微带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9.
严蓓兰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7):84-88, 115
为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针对我国目前在电机生产行业相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缺失的现状,结合我国电机生产企业的物料使用特点、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装备特点、产品特点、能源利用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特点等6个方面,对电机生产企业绿色工厂评价内容、指标及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为我国电机生产行业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电机生产行业绿色改造升级,构建电机生产行业绿色制造体系,提高我国电机生产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0.
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如川  葛一凡  魏松  姚旗 《航空学报》2018,39(Z1):722227-722227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载人探索计划的提出给载人登月和载人火星等带来了机会和风险,NASA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正在开展在月球或火星表面利用当地提炼的材料进行原位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太空原位制造和修复(ISFR)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结合该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优势和潜力。然后,根据所用原材料和成形工艺原理的不同,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又分为电子束熔融(EBM)和电子束自由成形制造(EBF3)技术两个分支,分别介绍了这两个分支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以及采用该技术研制出的零件的性能,结合硬件设备的情况介绍了在太空环境下应用的适用性,同时也详细介绍了NASA利用兰利研究中心的C-9抛物线飞行试验系统进行电子束原位制造微重力试验的研究成果、试验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中国未来空间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关于发展太空环境下电子束原位制造技术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