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436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航空   1085篇
航天技术   291篇
综合类   170篇
航天   28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含炔基酚醛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普通Novolac线性酚醛、氨催化resol型酚醛的炔丙基化树脂的简便合成;采用FTIR、 HNMR、GPC等表征了其分子结构;研究影响热固化过程的因素(分子量、炔基含量、羟甲基含量)和典型树 脂的固化动力学。黏度测定、DMA、TGA等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具有良好的工艺性,100℃的黏度不超过 400mPa·s;树脂可以在200~250℃进行热固化;热固化物耐热性比传统酚醛树脂有明显改进,DMA表明树 脂固化物具有高达370℃的玻璃化温度,TGA则表明其初始热分解温度在400℃以上;XRD结果表明树脂固 化物的碳化物是典型的玻璃碳。  相似文献   
992.
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多壁碳纳米管和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制备了碳纳米管/碳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碳管用量及热处理温度对材料制备的影响,考察了材料的弯曲强度、硬度和热、电传导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材料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和失重,碳管用量较少的样品失重、收缩更大,碳管用量15%(质量分数)的样品经2500℃处理后密度可达1.90g/cm^3;复合材料表现了远高于基体碳的弯曲强度和硬度;然而热、电传导性能远远低于基体碳。  相似文献   
993.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预测热障涂层(TBCs)的剥落寿命,把涂层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减到最低,建立精确的热障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的热障涂层的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EB-PVD热障涂层陶瓷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结合强度的测定,热生长氧化层(TGO)生长动力学的研究以及热循环剥落寿命数据的定量研究而建立的一个TBCs系统的非线性寿命预测模型。从涂层实际寿命与模型预测寿命对比发现,该模型预测的涂层寿命与涂层的实际寿命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算子分裂技术,将原始求解一线流动问题的高精度、高分辨率GRP格式推广用于包含各种不同间断解及其相互作用的多维复杂流动计算。以轴对称管端出口处激波绕射传播为例,作了数值模拟,得到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的流场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995.
陶瓷热障涂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陶瓷热障涂层的材料体系研究进展,分析了陶瓷热障涂层的制备工艺、组织特点及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了热障涂层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给出了前缘后掠角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马赫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5°~25°。借助于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脱体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翼背风面三角形区域的脱体流型可在垂直于前缘的法向攻角和法向马赫数构成的坐标平面上,区分出七种不同的流型;在切尖区域,有侧缘分离涡形成,后缘拖出尾涡。从摄取的纹影照片与横截面上的蒸汽屏照片一起,可获得机翼弓形激波位置随马赫数变化,以及激波-诱导分离线位置随马赫数和攻角变化曲线。在机翼上表面通过油流显示出主再附线、二次分离线、二次再附线和侧缘涡区。显示出的流型与其它有关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采用厚边界层理论建立了考虑两相耦合效应的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方程用以研究激波与壁面粉尘的相互作用。方程中考虑了压力梯度,Saffman升力和湍流扩散等因素对颗粒飞行轨迹的影响,并用Mirels方程作为边界条件使方程组封闭可解。数值计算时,经适当变换的气相方程组用BOX格式,拉格朗日坐标中的颗粒相方程用Runge-Kutta法,而源项则用颗粒源法和求质量加权的平均值获得。计算结果与某些实验结果较为  相似文献   
998.
HIGHORDERACCURACYSCHEMEFOR2-DTRANSONICFLOWS¥LiHaidong;LiuQiusheng;ShenMengyu(DepartmentofEngineeringMechanics,TsinghuaUnivers...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是用实验观测的方法判明低密度空气中发生的强激波的构造并进而分析其特性。为此,首先利用自由活塞二段隔膜激波管获得强激波,并以新型高速照相机拍摄激波背后的发光域,然后以SPICCA图像处理机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等辉度线和浓度变换等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激波背后的发光受其速度影响很大,当激波速度U_s超过11.0km/s时,发光强度将出现两次峰值;(2)空气中氧元素对激波背后的发光情况有重要影响;(3)初压不同时,发光形态不同,当初压增高时,发光时间和强度都增加。这些结论为从理论上分析与研究强激波背后发光的形态与特性提供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直接从N-S方程出发,利用LU-ADI格式和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研究了粘性流绕俯仰振动翼型的流动。数值实验表明,本文的数值结果同实验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振动对流场中激波和分离这两大主要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1)激波滞后于攻角的变化,如当NACA0012翼型在负攻角状态下上翼面存在激波而下翼面无激波。(2)由于翼型的振动,分离被减轻升力相对提高。(3)随翼型攻角和振幅的变化,翼型振动的升力回线走向可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