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61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We report here on the science case of a concept for a satellite orbiting at 1 AU from the Sun and using a baffled Fizeau interferometer to look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its limb. This configuration, and the need for looking nearby the Sun, is required for the main scientific driver of the mission, namely the measure of the γ parameter of the Parameterized Post-Newtonian formulation to the 10−6–10−7 level at least. This would lead to an accurate test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against other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gravity, and set stringent constraints on som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ssues of Astrophysics like those involving exotic forms of 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Exploiting the possibilities offered by the observation strategy, it is also possible to target other interesting scientific goals. One is, again, in the realm of General Relativity and aims at measuring the light deflection nearby the Giant Planets to detect asymmetric effects induced by their quadrupoles, predicted by GR but never measured so far. Others can be found in the observation of selected extrasolar systems where, e.g., the astrometric and photometric capabilities of GAME will help to improve on the knowledge of the brown-dwarf regime and on the search for exo-planets with the transit method,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2.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在土木测试领域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接触式测试方法(如电测法等)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局限性,开展了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在该测试领域的应用研究.采用橡胶带的拉伸实验来验证DIC方法的测量精度,具体的实验测试内容包括:基于空域和频域相结合的混合相关法,开展了建筑膜材的双轴拉伸实验,测量了膜材的力学参数;基于仿射变换的相关迭代法,开展了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连接模型的转角测量与分析实验,测量了加强环式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基于时间序列DIC和高速摄影成像技术,开展了自由振动状态下拉索模型的动力学参数识别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新型检测手段用于测试建筑材料及结构的力学性能的可靠性与精度.  相似文献   
83.
针对涡扇发动机难以获得精确数学模型和普通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不保证动态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改进参考模型的涡扇发动机多变量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采用状态反馈形式设计了状态跟踪的多变量自适应控制器,其中对参考模型作了引入跟踪误差反馈的改进,使得高自适应增益下跟踪曲线的超调得到明显的抑制,动态响应得到改善。应用该方法对涡扇发动机非线性部件级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系统调节时间小于2s,无稳态误差,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84.
针对感应电动机在矢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转子磁链定向不准确的问题,解释了磁链观测误差的原因,重点研究了电机参数的在线辨识方法。提出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感应电动机磁链观测与参数在线辨识方法。基于波波夫超稳定性定理,设计了转子时间常数与励磁互感的双参数自适应律。该方法以电压模型磁链观测器作为参考模型,在线辨识出电流模型磁链观测器所需的参数,使磁链观测结果具有收敛性和鲁棒性,从而避免了电机参数测量不准确与容易变化对磁链定向造成的不良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
通过分析现有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估算电机转速的原理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滞环切换的MRAS方案辨识电机转速。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和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6.
为了标校惯导产品诸如寻北仪的真北方位,需要在室内建立真北方位基准,并把真北方位引入惯导产品和测试转台等设备。主要探讨了真北方位基准标定和设备引北的有关实用方法,例如:基于双测站的天文定向、基于同步网的GNSS定向、经纬仪对向观测方法,并给出了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的技术措施和适用性,以及典型实例。20年来,这些技术已在所完成的上百个此类项目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实测结果稳定;利用双测站的天文定向方法,通过两站方位传递,一般观测3~6测回,在良好的观测环境下,一般可获得高于经纬仪标称精度的定向结果。  相似文献   
87.
针对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中,参考电压矢量获取涉及电机参数,而电机参数的变化又导致预测结果不可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电机参数的参考电压矢量获取方法。通过对转矩误差以及定子磁链幅值误差进行PI控制,对其输出量分别分配一定的权重,用其绝对值的加权,作为参考电压矢量幅值的控制量,用其比值作为确定参考电压矢量相对于定子磁链矢量角度偏差的依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克服电机参数变化造成的影响,从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以改进电压模型转子磁链为基础,构建了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磁链定向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改进电压模型转子磁链提高了转子磁链的观测精度;同时,基于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磁链定向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在空载调速和加载情况下,辨识转速和实测转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电机能够稳定悬浮运行,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针对非线性非高斯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受强噪声干扰影响导致的故障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状态转移密度方差自适应更新的代价评估粒子滤波(CRPF)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设计观测值与先验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判别函数,根据噪声和误差的大小实时自适应调整状态转移密度方差,增强算法对强噪声干扰的适应能力;研究了残差自适应阈值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滑动窗求区间均值代替基于参数置信区间自适应阈值的均值和方差,在保证故障诊断准确性的前提下减少计算时间。以160 MW燃油机组为例,通过对不同强噪声环境下的汽包水位传感器故障诊断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噪声环境下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90.
空间站组合体惯性系内角动量管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与气动力矩的常值部分积累引起控制力矩陀螺饱和的问题,在惯性系内建立空间站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线性化,利用滤波变量将系统状态方程扩维,采用LQR方法设计系统反馈控制增益矩阵,实现空间站在惯性系内的角动量管理控制.惯性系内重力梯度力矩、气动力矩由轨道角速度整数倍的频率成份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抑制不同频率成份的滤波变量,用于抑制不同频率成份干扰力矩对空间站姿态或控制力矩陀螺角动量的干扰,从而使空间站长期在惯性系内飞行而不需要进行角动量的卸载.仿真验证了控制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