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98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F2 region (foF2) the valid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 model to predict the time of minimum ionization is checked. Data obtained at different ionospheric stations have been considered. The CCIR and URSI options are used to model calculations. For CCIR op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good predictions were obtained for about 40% of the considered cases. For the rest of the considered data, the model predicts the minimum at times earlier than that observed in the measurements. The percentages of good predictions obtained with URSI option are lower than those corresponding to CCIR one.  相似文献   
112.
本文阐述了在定点DSP芯片的开发过程中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特别是实数处理以及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3.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电离层参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多个电离层垂测站的数据和IGS-TEC数据资料, 结合日地空间环境指数, 分析了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中国地区电离层参量(反射回波最低频率fmin及f0F2和TEC)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日食发生后fmin迅速降低, 日食结束后fmin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食甚时刻附近, f0F2和TEC出现明显的降低, 显示了明显的光食效应. 日食结束后5~6 h, f0F2和TEC出现不同程度的正扰动, 在驼峰区更明显; 日食结束后9~10 h, f0F2和TEC出现较显著的负扰动. 由于此次日食发生时伴随着中等强度的磁暴和低纬电场穿透等空间天气事件, 给此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深入分析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14.
The occurrence of an additional F3-layer has been reported at Brazilian, Indian and Asian sectors by several investigator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F3-layer carried out near the southern crest of the equatorial ionospheric anomaly (EIA) at São José dos Campos (23.2°S, 45.0°W; dip latitude 17.6°S – Brazil) as a function of solar cycle. The period from September 2000 to August 2001 is used as representative of high solar activity (HSA) and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6 as representative of low solar activity (LSA). This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during HSA there is a maximum occurrence of F3-layer during summer time and a minimum during winter time. However, during LSA, there is no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F3-layer occurrence. Also,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the F3-layer during HSA is 11 times more than during LSA.  相似文献   
115.
VFC在捷联惯导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以压频转换来实现捷联惯性制导系统惯性器件信号采集的方法。在本系统中以TI公司的TMS320C6711 DSP器件为核心,采用VFC型ADC转换器件AD652,利用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对AD652的输出脉冲串进行计数。对系统硬件平台的方案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系统充分利用了压频转换芯片抗干扰能力强、应用灵活的优点,满足了导弹捷联惯性制导数据采集系统可靠性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6.
近距离DPIV粒子成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近距离拍摄中,通过对在非傍轴成像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的推导,求得粒子图像成像点的近似解析解,对粒子图像的成像位置在PIV图像计算中的影响作了讨论;同时也对已知直径粒子进行了试验拍摄,将试验所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在近距离拍摄中光圈对粒子成像的影响给出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7.
针对微波无线功率传输对于高功率处理能力的高效整流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功放-整流一体化设计思路。文章首先使用型号为CG2H40010F的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通过谐波控制、负载牵引等方法,设计出一款工作在2.45GHz逆F类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在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基础上基于时间反转对偶理论,通过改变逆F类功率放大器电流方向,同时结合耦合器和移相器实现了高功率容量整流电路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245GHz工作频率下,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为28dBm时,功率附加效率达到76%,输出功率40dBm;整流电路的输入功率为41dBm时,RF-DC转换效率可达到79%,整流最佳效率大于80%,显示了整流器的高功率处理能力。引入了两个单刀双掷开关实现功率放大器和整流器的功能切换,文章对核心电路功率放大器进行了实物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重合较好,验证了功放-整流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8.
PIC16F627是集成片上闪存(1k~2kbits)和在线编程接口(ICSP)的单片机,性价比很高。但目前的编程器主要是多功能编程器,价格昂贵。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ICSP的简易编程器方案,它以AT89C2051为控制核心,通过RS232接口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中的软件用Delphi5.0实现,价格低廉,适合个人制作、使用。  相似文献   
119.
张林瑞 《航空学报》1991,12(6):291-294
JY851程序是一个复合材料、金属混合结构应力分析及强度校核程序。从1986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推广到几个厂、所使用,计算了几个型号的机翼、垂尾、方向舵等复合材料结构。现就编写元素刚度矩阵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1.复合材料板弹性模量阵的计算 复合材料板弹性模量阵A、B、D的计算中,关键是求偏轴模量阵[ō],层压板中第  相似文献   
120.
针对低展弦比涡轮叶栅端壁区亚声速流动及换热,采用基于线性涡黏假设的V2F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涡轮叶栅流动中存在马蹄涡、通道涡、压力侧角涡、吸力侧角涡等多种复杂涡系结构,其中马蹄涡与通道涡是涡轮叶栅二次损失的主要来源.端壁换热与马蹄涡及通道涡强度及位置直接相关,并呈现明显的分区特征.端壁极限流线结果显示,V2F模型模拟的端壁单马蹄涡分离线与实验结果吻合,优于SST (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模型模拟的端壁双马蹄涡分离线.V2F模型引入了新的湍流尺度,在马蹄涡及通道涡位置、端壁静压损失系数分布、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分布及端壁Standon数分布等方面均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叶栅气动损失及端壁换热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