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航空   764篇
航天技术   310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2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3):861-869
The hot jet injection is utilized to actively control the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such as initiating and stabilizing an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at a desired position that is shorter than the length of induction zone, and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at the exit of combustor when the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engine is working on off-design flight conditions. The fifth order 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WENO) scheme and a two-step rever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stoichiometric H2/Air are adopted in the simulations. With the help of hot jet injection, the transition from inert oblique shock wave to the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immediately occurs near the position of hot jet injection, and consequently the length of combustor can be reduced. The angle of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also decreases as the hot jet injection approaches the nose of wedge. Additionally, the height of the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at the exit of combustor can be flexibly adjusted, and also depends on the injection posi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hot jet. If the velocity of the hot jet is too weak to directly trigger the overall oblique detonation wave at the position of injection, increasing the injection pressure will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the hot jet and results in a successful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932.
对超声电喷推进微细驻波进行了研究,试验观测了微细驻波形成形态,并在不同频率下对比分析了微细驻波波长的理论值和试验值;同时分析了不同推进剂条件下,振动频率对微细驻波波长和形成驻波所需振幅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频率下,形成微细驻波波长的理论值和试验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微细驻波的波长和振幅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推进剂的粘度越大,形成微细驻波所需的振幅也越大。  相似文献   
933.
Lamb波气体传感器因其具有高灵敏度、低损耗、多模式特性,在气体传感领域中展示出十分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然而,迄今为止,Lamb波气体传感器尚处于实验室基础研究阶段,其测试是基于网络分析仪,需人工读取测试结果并计算,不能实现自动获取被测参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感器的实际应用。针对现有测试技术的不足,研制了一种针对Lamb波气体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仪。利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和嵌入式技术获取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通过多峰值快速搜索算法提取各个模式的最大峰值信息,并对传感器进行了各个模式下的扫频测试实验和算法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集仪能准确获得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数据,并能实现一定频率范围内多个峰值信息的获取。再结合气体测量的相关模型,可直接输出参数测量结果,实现气体参数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934.
文章根据机载超短波射频通道的性能检测需求,设计了一个射频通道测试系统,可通过无线方式来实现对射频功率等参数的检测。首先,设计了小型化宽带检测天线,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出其输入阻抗后,利用"化场为路"的方法,并结合微波网络理论、电路理论计算了其传输特性;然后,采用全波分析和微波理论相结合的混合法计算了空间衰减;最后,将空间衰减和检测天线传输特性相结合,分析了射频通道的功率传输特性。在没有对实验系统进行校准的情况下,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依然达到了较高的吻合度,表明使用该测试系统可以在宽频带、大功率情况下方便、可靠地实现对射频通道的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935.
考虑行星引力在其卫星探测器大气制动过程中的显著摄动,建立了基于Milankovitch参数的平均轨道动力学模型并对土卫六探测器进行仿真。首先,将轨道参数转换为无奇异的Milankovitch参数,考虑探测卫星的大气阻力、扁率摄动以及行星引力摄动,建立了半解析轨道方程。其次,以土卫六探测器为对象,选择不同的土星初始方位角进行有大气和无大气情况下的数值仿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星初始方位角的选择会引起土卫六大气制动轨道偏心率和近拱点高度在不同范围内震荡,极大地影响大气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936.
压气机旋转不稳定性的周向模态特性及其分解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压气机叶顶区域不稳定压力波的周向模态特性。使用基于空间傅里叶变换的周向模态分解方法对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的频谱模态分解结果,得到了压气机连续周向模态特征频谱峰值。对压气机叶顶区域各模态幅值和相位的时变特性做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叶顶旋转不稳定性周向模态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结果表明:旋转不稳定性的主模态具有稳定的周向传播结构,而其他模态波的幅值和相位存在较大波动。利用多组有限测点组合方式消除了模态混叠现象影响,将可以分析的模态上限提高数倍,取决于测点数的选择;基于该方法可以用有限测点捕捉高阶模态,大大减少了实验所需的传感器数目。   相似文献   
937.
王川  陈鑫  荣康  赵罡  谭胜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9):2112-2122
针对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中第二级凹面腔内激波聚焦起爆能量和周期的研究,设计了二维凹面腔内暂冲式激波聚焦实验系统。通过分析粒子图像测速系统捕捉的照片和动态压力数据,获得了凹面腔内激波聚焦高压区压力特性和多循环流场演化特征。并且开展了A和B两种型面凹面腔的对比实验,进一步分析了多循环激波聚焦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入射激波第一次在凹面腔底部聚焦后形成的聚焦反射激波在喷口射流边界上发生反射,产生的反射激波再次在凹面腔底部聚焦,形成了第二次激波聚焦,如此往复便形成了周期性的激波聚焦,聚焦频率高达7~10kHz;并且,速度场和射流强度随入射激波碰撞而减弱,在排气过程中又增强,呈现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38.
自然风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在时域进行大型结构的气动弹性动力响应的分析,必须首先模拟该结构所受到的气动荷载或所处自然风场的时间历程。本文通过在常规的波迭加方法中引入二维和三维空间谱,结合快速Fourier变换(FFT),规范了该方法在风工程中的应用,讨论了各向同性均匀风场等空间步长以及非均匀风场不等空间步长数值模拟的理论和方法,算例表明即使需要模拟非常长的风速动脉时间历程,方法仍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39.
振荡管内气柱谐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出振荡管气柱谐振概念。对气柱谐振机理、条件、有关因素对谐振激励频率的影响及谐振状态下管内振荡流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气柱谐振与管内激波运动有关;谐振状态下管内出现最强的压力波并产生最强的冷效应和热效应。  相似文献   
940.
干涉铆接及其新的成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干涉配合铆接提高疲劳强度的原理及干涉量的分析,同时分析了一种新的干涉配合铆接方法-应力波铆波。同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影响铆接力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