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257篇
航天技术   1057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178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选用了神舟2号(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高度410km附近,日照和阴影区域大气密度变幅为2—3倍,变幅的大小与地磁活动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日照面大气密度峰区位于星下点地方时1400—1500LT的纬度处,峰值大小与太阳活动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阴影面大气密度谷区位于星下点地方时0400-0500的纬度处,同时在±10°纬度区域中还出现了阴影面峰区.  相似文献   
122.
太阳耀斑硬X射线能谱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硬X射线是耀斑高能电子束流与太阳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韧致辐射,根据简单的太阳耀斑环物理模型,假定具有流量与能谱同步变化的高能电子束流从耀斑环顶部注入,计算了硬X射线辐射在不同的靶物质密度区的能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硬X射线辐射在低大气密度靶区呈现软一硬一硬的能谱演变特征,在高密度靶区硬X射线能谱则具有软一硬一软的变化特征。高能电子束流持续时间影响谱型转变区域在耀斑环中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3.
太阳黑子与疾病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太阳黑子相对数作为太阳活动指标,根据最近20多年的太阳活动观测数据和江苏省防疫站的疾病统计资料,对9种常见疾病的人数的相对比率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作图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其相关系数.研究发现,猩红热、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猩红热,相关系数达到0.72,相关性很好.  相似文献   
124.
太阳活动对VLF传播的一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验数据为基础, 讨论了在太阳耀斑期间产生的相位周期丢失, 并用对极传播理论解释了这种相位周期丢失的机理。相位周期丢失是电波传播中的一个重要传播现象, 特别是对于低频和甚低频传播。由于太阳耀斑引起的这一传播现象在以往的讨论中比较罕见, 因此,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5.
主要分析两束相互垂直的线偏振光经过金属反射镜反射后引起的椭圆偏振化的不对称性,并研究由此产生的非线性误差的变化规律,这对提高偏振光外差干涉仪的测量精度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6.
为了使新疆和田地区夏季在经济性合理前提下使室内通风环境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将室外空气处理后送入室内,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在夏季室内负荷最大时刻采用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使得室温能够雏持在26-8℃,风速为0.6m/s,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在室外温度适宜的过渡季节采用Trombe墙和太阳能烟囱复合的自然通风系统,建筑太阳能烟囱的经济高度为10m。  相似文献   
127.
利用有限元技术及自编的 FORTRAN程序计算了单翼太阳帆板约束模态的振型和频率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表明 ,计算精度在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在此基础上 ,以飞船带有双翼对称太阳帆板为模型 ,计算了太阳帆板在转动和不转动情况下非约束模态的振型和频率。上述计算结果为研究带有挠性太阳帆板的航天器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The common methodologies used to predict the smooth sunspot number (SSN) at peak (Rmax) and the rise time (Tr) for a cycle are noted. The estimates based on geomagnetic precursors give the best prediction of Rmax for five SSN cycles (20–24). In particular, an empirical technique invoking three-cycle quasi-periodicity (TCQP) in Ap index has mad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Rmax and Tr for two consecutive SSN cycles (23 and 24). The dynamo theories are unable to account for TCQP. If it endure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Sun shall enter a Dalton-like grand minimum. It was a period of global cool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ascending phase of cycle 24 is described and the delayed reversal of the solar polar field reversal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 September 2013 is noted.  相似文献   
129.
    
The solar physics studies in China during 2004-2006 from solar interior to solar atmospheres and solar-interplanetary space are summarized. These researches are arranged under the topics of solar interior, photosphere, chromosphere and transition region, corona, flares and CMEs (and the associated radio bursts, X-ray/γ-ray bursts and particle acceleration), solar wind, solar cycle, and ground-based instrumentation.  相似文献   
130.
We present the observations of He-like Ar triplet lines obtained by RESIK spectrometer aboard CORONAS-F. Interpretation of intensity ratios between triplet lines of lower Z elements is known to provide useful diagnostics of plasma conditions within the emitting source. Her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riplet line ratios are useful for interpretation of higher Z element spectra. A high sensitivity, low background and precise absolute calibration of RESIK allow to consider in addition also the continuum contribution. This provides a way to determine the Ar absolute abundance from the observed triplet component ratios. The method is presented and the results are shown for two selected flares. Derived values of Ar absolute abundance for these flares are found to be similar: 2.6 × 10−6 and 2.9 × 10−6. They fall in the range between presently accepted Ar photospheric and coronal abund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