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4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1774篇
航空   6129篇
航天技术   3106篇
综合类   1096篇
航天   240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51.
一种分析轮式起落架直升机“舰面共振”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敏 《航空学报》2007,28(4):886-890
 针对轮式起落架直升机,提供了一种“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针对直升机在舰面上随舰船一起摇晃时左右起落架受载不对称的状况,近似采用受对称载荷产生对称变形、受非对称载荷产生非对称变形的方法计算了直升机的平衡状态;其次,根据轮式起落架轮胎和缓冲支柱刚度和阻尼共同作用的特点,结合轮式起落架的几何关系,采用复刚度的方法得出起落架作用于机体的刚度与阻尼;最后,用桨叶振动模态法对轮式起落架的直升机进行了不同旋翼升力卸载以及鱼叉系留与否的“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计算分析,并通过算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2.
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模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激励门限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新生儿体重的门限自回归模型SETAR(2;2;1:5),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3.
以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与标准化工作的关系为切入点,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企业标准化人员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4.
高泽迥  张日新 《航空学报》1991,12(8):349-357
 本文根据起落架系统的几何、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推导出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维机身式起落架,并具有柔性支柱系统的着陆冲击力学模型。并对其初始条件、对称着陆及不对称着陆情况作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5.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位置保持原理及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同步通信卫星在定点位置漂移的原因及计算方法,以我国在轨运行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和风云二号卫星为例,给出了大量工程实测数据,并给出了定点保持实施策略,它们已经成功地运用到我国在轨同步卫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6.
智能旋翼的频域神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域内的神经控制方法在振动主动控制中因其允许复杂的控制算法,适合于智能旋翼的控制。在建立频域智能旋翼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频域内的智能旋翼神经控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训练样本,建立频域神经模拟器,然后按照提出的算法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效,并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7.
粘弹性结构振动特性分析的摄动求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平  朱德懋 《航空学报》1991,12(7):345-351
 本文根据粘弹性结构的特点,对其振动特性进行简化分析,构造了这类结构振动特性分析的摄动求解方法,给出了低阶摄动求解公式。还讨论了零阶摄动有重特征值时的求解。  相似文献   
158.
Hueso  Ricardo  Guillot  Tristan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6(1-4):105-120
The formation of planetary systems is intimately tied to the ques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gas and solid material in the early nebula. Current models of evolution of circumstellar disks are reviewed here with emphasis on the so-called “alpha models” in which angular momentum is transported outward by turbulent viscosity, parameterized by an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α. A simple 1D model of protoplanetary disks that includes gas and embedded particles is used to introduce key questions on planetesimal formation. This model includes the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solid ice and rock grains to calculate their migration and growth. We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nebula and migration and growth of its solids proceed on timescales that are generally not much longer than the timescale necessary to fully form the star-disk system from the molecular cloud. Contrary to a widely used approach, planet formation therefore can neither be studied in a static nebula nor in a nebula evolving from an arbitrary initial condition. We propose a simple approach to both account for sedimentation from the molecular cloud onto the disk, disk evolution and migration of solids. Giant planets have key rol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forming Solar System: they formed relatively early, whe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hydrogen and helium were still present in the nebula, and have a mass that is a sizable fraction of the disk mass at any given time. Their composition is also of interest because when compared to the solar composition, their enrichment in elements other than hydrogen and helium is a witness of sorting processes that occured in the protosolar nebula. We review likely scenarios capable of explaining both the presence of central dense cores in Jupiter, Saturn, Uranus and Neptune and their global composi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9.
介绍了评价飞机敏捷性的衡量标准,提出瞬时敏捷性的一种估算方法,建立了这种估算方法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估算方法对两种飞机进行了敏捷性计算和分析,得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0.
“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贤芬  刘昶 《飞行力学》1996,14(3):39-43
应用时间历程法讨论了“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开环特性,分析了气动力矩特性和升降舵操纵规律对深失速改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深失速闭环特性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驾驶员数学模型参数变化对深失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力矩特性,升降舵操纵规律和驾驶员模型参数的变化对“T”型尾翼飞机的深失速改出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