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555篇
航天技术   196篇
综合类   168篇
航天   2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魏东  杜雁霞  石友安  桂业伟 《宇航学报》2015,36(10):1108-1113
为获得非均匀气动加热条件下高超声速飞行器不同部位的合适的热防护系统厚度,发展了一种基于网格变形技术(ASD)的隔热层结构优化方法。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复合材料隔热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在局部均布热流载荷、三角形均变热流载荷和二次函数热流载荷等作用条件下建立隔热层结构的热固耦合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ASD技术与热固耦合分析相结合的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网格变形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优化过程中的网格自动更新问题,并得到了光滑柔顺的厚度形状曲线,优化后更充分发挥了隔热层结构各层材料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12.
初始扰动对于气液界面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果冻实验技术研究几种不同初始扰动的气液界面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波长和振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波长是影响界面扰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在不同阶段影响的模式不同。在线性阶段,波长较短的扰动发展较快;在非线性阶段,则是波长较长的扰动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213.
根据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特点,针对中远距空战面临的电子干扰环境,首先分析和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技术措施,给出了抗噪声干扰、距离欺骗干扰、速度欺骗干扰、角度欺骗干扰和消极干扰的一些具体方法。然后,从战术使用的角度探讨了机载火控雷达的抗干扰方法,提出了机载火控雷达与欺骗干扰协同、编队协同以及电子防护的战术抗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214.
基于Hybrid-TOPS的星载SAR运动目标监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模式下运动目标测速范围有限、精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ybrid-TOPS的星载SAR运动目标监视新模式。首先,利用混合度因子对星载SAR成像模式进行定量化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通过TOPS模式与逆TOPS模式的组合提出一种运动目标监视新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实现对同一区域的多次观测,且具有方位向连续观测的能力。然后,利用新模式所获取的不同方位向观测角度下的SAR序贯图像,再结合图像配准和基于新模式的运动目标参数反演即完成目标方位向速度信息的精确提取。最后,仿真验证了新模式的有效性与运动信息提取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15.
垂直返回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SpaceX公司近期进行的多次猎鹰火箭一子级垂直着陆返回技术试验,对比分析垂直返回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两种返回方式的工程应用价值。首先,建立运载火箭一子级动力返回段弹道设计动力学模型。随后,提出基于H-V飞行剖面分段返回弹道设计方法。然后针对“返回原场”(RTLS)和“不返回原场”(NRTLS)两种垂直返回方式,构建综合考虑上升段与返回段的推进剂耦合作用的一体化弹道优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分析了两种返回方式下的火箭运载能力。结果表明,采用“不返回原场”方式的运载能力损失仅占“返回原场”方式的一半,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6.
针对扰动环境下的导弹飞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最优化与层次结构动态逆(HSDI)的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层次结构动态逆控制器时将层次结构优化为3层,并按照时标分离的思想调整了各层次的状态变量,使得控制器更为简洁.在此基础上,将层次结构动态逆控制器与导弹6自由度(DOF)非线性模型联合作为H..控制的广义被控对象,通...  相似文献   
217.
为了实现全面、实时的在轨卫星充放电风险分析,基于在相同环境下,不同材料表面充电的关联性,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由Kapton材料表面充电电位反演卫星其他常用介质材料表面电位的模型。以Kapton材料的表面电位以及材料厚度为输入,其他介质材料的表面电位作为模型输出,使用COMSOL建立的表面充电模型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反演误差降低到10%以下,并利用Kapton与Teflon材料表面充电地面试验数据验证反演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显示Teflon表面电位的反演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6%。  相似文献   
218.
基于非线性动态逆的无人机自动着陆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线性动态逆(NDI)控制方法来解决无人机(UAV)自动着陆阶段的非线性控制问题。建立了无人机非线性数学模型,应用奇异摄动理论对飞机动态进行时标划分,研究快、慢状态子系统的控制器及机动产生器的设计,在无风情况下以及受到给定值风扰动情况下完成了系统自动着陆仿真验证。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系统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19.
对建立的腹部S型进气道及前机身模型,采用多层快速多级子方法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研究了进气道唇口斜切方式、上下唇边锯齿化、S型弯道长度、等直段安装吸波导流环和前机身形状对腹部进气道头向RCS的影响,并分析进气道与前机身的耦合散射特性。通过计算进气道参数改变前后的电磁散射特性,找出影响腹部进气道头向雷达散射截面的主要因素和RCS减缩方法,并对各种减缩方法的减缩效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腹部进气道的头向RCS减缩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20.
分析了模压模具结构形状上的特点和其空间角度及尺寸加工上的难点,由于该模具结构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其空间角度和尺寸在普通设备加工保证较为困难。重点阐明了利用现有的普通加工设备,采取相应的工艺方案来保证模具工件的空间角度及尺寸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