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283篇
航天技术   139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6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1.
火星大气环境模拟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星表面大气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FLUENT流体有限元计算软件对火星表面稀薄气体内部环流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提出了以动量源模拟风扇段内流的仿真方法,并进行了可行性讨论。进一步实现了针对圆柱形模拟装置多工况下的内部气体流场稳态和非稳态计算仿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为火星大气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612.
综述了天文用CCD激光探测器对天文杜瓦的要求,介绍了研制的TWD型杜瓦的特点和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探测腔时,Ⅱ型和Ⅲ型杜瓦容器的技术指标分别达到:有效容积2.5L和1.25L;质量2.05kg和3.02kg;液氮保存期110h和116h.真空寿命达2年以上.接探测腔后,Ⅱ型杜瓦液氮保存期为40h;CCD冷盘温度可达到-100~-120℃.  相似文献   
613.
当前真空紫外空间探测技术迅猛发展,真空紫外载荷应用越来越广,其中的核心器件真空紫外探测器的特性校准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国内真空紫外探测器关键参数校准能力缺失问题,研制了一套真空紫外探测器关键参数校准装置,实现光谱响应率、线性度等参数的校准。论述了真空紫外探测器光谱响应率、线性度参数的校准方法,介绍了校准装置的硬件组成、校准方法和软件功能,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测试结果证明表明,该校准装置可以对真空紫外探测器进行主要参数的校准,校准结果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14.
表面触觉再现技术可通过裸指触摸屏幕来感知物体特性,在多媒体终端实现高效自然的交互,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而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力觉交互设备,未对表面触觉再现设备进行系统分析,且对设备的各项性能评价过于主观,未给出客观可信的表面触觉再现技术评估标准。首先,在充分研究现有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近十年表面触觉再现技术进行补充和完善。将表面触觉再现设备分为振动式、压力式、压膜式、静电力式和电刺激式,重点从工作原理、装置构成和性能指标等方面对典型设备进行详细分析和介绍,总结设备在触觉表达方面存在的优缺点。然后,针对现有评价方式过于粗糙和主观的问题,提出一种表面触觉再现技术的评估方法。通过制造难度、工作区间等7种评价指标全面评价设备的性能,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振动式、压力式、压膜式、静电力式4种设备在每种评价指标下的权重,并对4种设备在多媒体终端应用中的性能优劣进行排序,为不同领域下选择和评价表面触觉再现设备提供参考。最后,总结现有设备的不足,讨论其未来的研究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15.
为了有效防止损伤和环境腐蚀,需要对军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进行良好地包装运输设计。重点分析研究美国发动机的包装运输设计,包括规范与标准、运输装置与运输方式、运输车运输、运输罐运输、托架运输等。简要介绍中国的发动机包装运输设计,比较美国与中国的发动机包装运输设计。提出借鉴美国设计完善和改进中国战斗机发动机包装运输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16.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3):202-211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space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 has become a key issue due to the increasing service span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 The long-term preload relaxation (a key failure mode) of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s is focused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test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load relaxation regulation and a comprehensive method has been constructed to analyze and predict the reliable lifetime of the device. The two-stage preload relaxation law of the device is found and reasonably considered. Due to the different relaxation mechanism, the first-stage preload relaxation is assessed based on the working-condition test results, and the second-stage preload relax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ccelerated test results. Finally, the service reliability and reliable life are evaluated. The experiment and assessment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reason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hich can achieve long-service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space connection and separation device within limited time.  相似文献   
617.
空间捕获装置是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任务的重要末端执行器,承担着捕获包括航天器、舱段、空间碎片及实验样品等多种目标的任务。根据被捕获目标的性质可以将捕获装置分为合作目标捕获装置和非合作目标捕获装置2大类。在捕获装置设计过程中,捕获目标是否具有特定的抓持结构则是捕获装置机构形式设计的先导因素,根据捕获目标是否具有特定的抓持结构,可以将捕获装置分为基于抓持结构的捕获装置以及非基于抓持结构的捕获装置。以捕获装置工作原理与捕获目标类型为分类依据,对捕获装置进行分类,分别阐述了其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并对各类捕获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捕获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18.
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协议的分层特征对数传预处理的完全并行提出挑战,虚拟信道、应用过程的多路复用为并行处理提供契机。本文面向高性能数传预处理需求,在分析处理性能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层间流程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层内瓶颈步骤GPU加速的协同处理新方法。以高级在轨系统(AOS)帧循环冗余校验(CRC)、工程参数提取与物理量转换算法为研究对象,对图形处理器(GPU)线程分配、CPU-GPU协同任务划分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可实现CRC校验11.449 6 GB.s-1、工程参数提取与物理量转换0.902 4 GB.s-1的处理速率,性能较传统CPU架构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619.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弹性桅杆几何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为离轨帆弹性桅杆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加壳体厚度、保持弧长不变,减小曲率半径以及增大壳体截面圆心角都能有效提高离轨帆自动展开能力及弹性桅杆支撑刚度;弹性桅杆的弯曲内部应力只与材料属性、曲率半径、缠绕半径以及壳体厚度有关;曲率半径减小、壳体厚度增加都会增大弹性桅杆的弯曲内部应力,有可能会导致弹性桅杆在缠绕时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在对弹性桅杆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弹性桅杆几何参数对其展开能力以及缠绕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0.
由于传统气密封装方法在封装的过程中会给电子器件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基于银焊膏电流烧结快速互连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气密封装方法,可用于航天功率分立器件的密封。本文研究了通电过程中接头温度、微观形貌以及剪切强度的变化。在银焊膏电流烧结的过程中,随着有机物的去除,烧结银层升温速率急剧下降,并且最初被有机物分离的银颗粒逐渐相互接触。随着通电时间延长,烧结银接头越来越致密,伴随着接头强度的不断提高。最终获得的烧结银密封接头可以满足封装器件对气密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