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398篇
航天技术   273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本文针对电磁兼容测试中,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超过标准限值要求问题,首先介绍了发射超标主要原因,继而梳理超标定位方法和常用电磁兼容加固措施。并以某控制组合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制定排查方案,完成电磁发射测试超标问题的干扰定位;并针对干扰源,使用线缆添加屏蔽层、电源端口添加滤波器等加固措施,经验证,措施有效,发射明显降低。同时,本文所述排查方法和加固措施,可为后续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和通过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2.
本文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了磨削弧区温度同试件表面烧伤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A)等较为先进的测试仪器为手段详细研究了K417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缓进磨削中表面为正常、淡黄、黄褐、紫褐以及紫黑等深浅不同的色斑时诸试件表面形貌特征和对应的砂轮表面形貌特征,揭示了K417材料缓磨中表面形貌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测试结果表明,K417材料缓磨表面出现烧伤色斑时,磨粒与试件材料之间存在粘结现象;试件表面出现粘结滞留的涂覆物。随表面烧伤色层次的加深,磨粒与试件材料之间的粘结越普遍、越严重,试件表面涂覆程度亦越强烈。当出现紫黑色斑时,表面还伴有微裂纹出现。  相似文献   
253.
为深入分析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的非麦氏电子分布对等离子体与壁面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一维非稳态鞘层动力学模型,统计了等离子体与壁面相互作用的重要物理量。结果表明,非麦氏电子分布函数和麦氏电子分布函数下等离子体与壁面相互作用存在很大差异,电子服从非麦氏电子分布时入射电子在壁面上的能量沉积,以及二次电子对主流区电子的冷却作用都明显弱于电子服从麦氏分布的情形。  相似文献   
254.
民用飞机低污染燃烧室的技术成熟度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民用飞机低污染燃烧室的特点,讨论了其技术成熟度(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Seale,TRL)划分和研发的技术路线。对低污染燃烧室的研发,技术成熟程度是基本的规划工作,可以作为一个客观的方法,来评定所研发的低污染燃烧室技术是适合于远期目标(TRL3),还是适合于中期目标(TRL6);也可以用于确定哪一个研发的技术方案可以尽快地应用于实际型号(TRL9)。此外,低污染燃烧室技术成熟程度的划分,实际上是系统地阐明低污染燃烧室技术研发的技术道路,说明要通过哪些试验来验证达到各种技术成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55.
实现了在CATIA二次开发平台上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化三维造型.首先在屏幕对话框中输入齿轮的参数,然后程序对设计计算、数据处理、图形绘制等进行综合处理,最后在CATIA中生成齿轮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256.
本文提出了一个高超声速非烧蚀钝体化学非平衡尾流流场的简化模型和简化的空气化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尾流的积分电子密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以P_∞D_N=375mmHg·mm为例,初步论证了尾流双尺度律的适用程度与范围,为弹道靶模型实验提供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257.
本文对I-DEAS进行了二次开发,完成了脚本与I-DEAS软件TMG模块的数据交互并自动控制计算流程,采用自适应算法和加权算法求解航天器热平衡试验中多热源非线性温度场反演问题,并研究了迭代初值、循环运算次数、迭代步长等参数对反演误差的影响规律。两种方法的反演结果吻合良好且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其求解思路和算法可为航天器件内部温度场的热平衡试验及热源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58.
太阳同步轨道电子探测器的多方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观测电子投掷角分布的目标,本文讨论了太阳同步轨道三轴稳定卫星电子观测的多方向设计。分析了磁层电子投掷角分布特征,并根据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得到卫星运行轨迹上,三个探测器常用安装面正入射粒子的投掷角。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子探测器的探测方向设计,结果表明探测器要在任何安装面都满足投掷角观测要求,至少需要在0°、10°、20°、25°、35°、45°、70°、80°和90°共9个方向上设计探测窗口。  相似文献   
259.
This paper presents small scale (duration ?1 h, ΔTEC ? 1TECU) night-tim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enhancements observed at the equatorial anomaly region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The data is from a GPS receiver chain established in 2005 by Institute of Center for Space Sc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 GPS receiver of 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 (IGS), located between Fuzhou (26.1°N, 119.3°E) and Nanning (22.8°N, 108.3°E). Two other GPS observations of IGS taken at higher latitude were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ocalization of such phenomen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ight-time TEC enhancement are examined with two case studies. The TEC increases about 1–3TECU, intermittently. While the night-time TEC enhancement mainly occurs at the equatorial anomaly region, it can be observed at middle latitude as well. The spatial size of the enhancement region is less than 5° in longitude. The primary statist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 TEC enhancement is more often observed in spring and autumn, but rarely in summer. It has no dependence on geomagnetic activity. The enhancement can occur both before and after midnight.  相似文献   
260.
GPS observations from EUREF permanent GPS network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response of TE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o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on October 3, 2005, under quiet geomagnetic conditions of the daytime ionosphere. The effect of the eclipse was detected in diurnal variations and more distinctly in the variations of TEC along individual satellite passes. The trough-like variations with a gradual decrease and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of TEC at the time of the eclipse were observed over a large region. The depression of TEC amounted to 3–4 TECU. The maximum depression was observed over all stations located at the maximum path of the solar eclipse. The delay of a minimum level of TEC with respect to the maximum phase of the eclipse was about 20–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