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93篇
航空   398篇
航天技术   273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干涉检测是自动钻铆加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全文分别通过几种不同的干涉检测方法实现了运动仿真中的干涉检测,通过对各自方法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通过基于CAAC++的方式调用CATIA自有的干涉检测功能不仅运算速度快、干涉检查信息全,并且程序运行稳定,效果最好,同时应用于开发的四轴数控托架仿真系统,辅助自动钻铆机生产加工,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2.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imulates the searches for a correlation between seismic activity and ionospheric anomalies. Contrary to common focuses on strong earthquakes, we report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2 days before a moderate Ms = 4.7 Chongqing earthquake (29.4°N, 105.5°E, depth = 7.0 km, occurred at 21:21 LT, 10 September, 2010) with the data of ground-based ionosondes and IGS receivers. The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under the quiet geomagnetic conditions and a geomagnetic storm was analyzed with upper and lower bound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nhancements of foF2 and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n the afternoon of 8 September, 2010, with a limited area close to the epicentr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feature of ionospheric perturbations triggered by the geomagnetic storm on 15 September.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heliogeomagnetical condi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observed ionospheric enhancements were very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forthcoming moderate Chongqing earthquake, which impli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s of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nd earthquakes is very complicated.  相似文献   
143.
研究了固体推进剂中氧化剂AP的平均粒度对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的影响,以及当AP加入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后,其平均粒度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速度的影响。揭示了影响AP撞击感度、摩擦感度以及推进剂燃烧速度的主要原因,即AP颗粒大小与引起其分解所需的临界电子激发能之间的关系。这对超细AP在推进剂中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4.
随着微放电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低能电子影响在微放电过程中越来越不可忽视。当前常用的微放电模型在处理低能电子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精确模拟这一过程,在深入研究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发射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材料表面条件不同引起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不确定性、低能电子的背散射系数以及电子入射角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二次电子发射模型,最后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范围。这一模型同时考虑材料表面条件参数、低能电子的背散射系数以及入射角等因素影响,能够兼容较低能量电子的二次发射,提升微放电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和适用性,为微放电数值模拟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5.
介质材料的动态特性是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有效二次电子收集效率模型,可研究多种测量参数对介质动态特性的共同作用。模拟结果表明,空间电场和收集极结构对有效二次电子收集极效率的影响有一定相关性,收集极电位增大能提高有效二次电子收集效率,而动态过程中的半高宽时间则线性增加。另外收集极结构变化能够影响空间电场的作用效果。二者通过直接影响收集效率,间接改变表面电荷积累来引起动态特性的变化。入射束流则可直接影响表面电荷积累速度,使得半高宽时间线性增加或减小。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介质材料带电产生的动态过程以及指导实验准确测量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束流发生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电子束加工质量,采用AC-DC-AC-DC-AC-DC的拓扑电路、新型功率变压器、高压脉冲检测技术、优化的束流反馈控制与灯丝加热电流闭环反馈控制技术等,分别优化了高压加速电源、偏压电源与灯丝加热电源。将所研制逆变电源与150 k V/30 k W电子枪、真空系统等组成了一套电子束流发生系统,测试了该电子束流发生系统输出的高压、最大束流以及灯丝加热电流、偏压变化对束流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逆变电源高压输出达到-150 k V,高压输出线性度较好,最大束流达到200 m A;高压、灯丝加热电流给定时,随着偏压降低,束流输出逐渐增大;高压、偏压给定时,随着灯丝加热电流增大,束流输出存在死区、线性增大区和恒流区。  相似文献   
147.
The modelling of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accuracy, especially for single-frequency receivers, the most common ones constituting the mass market. For the latter and in the framework of Galileo, the NeQuick model has been chosen for correcting the ionospheric error contribution and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a global algorithm providing the users with daily update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8.
曹熙炜  刘宇  任军学  王一白 《宇航学报》2010,31(12):2784-2787
为了研究二次流温度对推力矢量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二次喷射的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不同温度的二次流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喷射压强和喷射流量下,二次流温度越高,在扩张段影响的范围就越大,但产生的侧向力和温度并不是简单的正变关系。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合理利用二次流温度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49.
离子发动机羽流空间电位分布不合理可能会造成一系列问题,以至于影响航天器的正常工作。试验使用发射探针对20 cm氙离子发动机束流区等离子体空间电位进行诊断,测点选取轴向距离发动机出口平面250~900 mm,径向0~450 mm,探针钨丝直径0.1 mm,加热电流1.5~2.5 A。发射探针诊断建立在电子热发射基础上,因其I-V曲线拐点较朗缪尔探针更为明显,所以测量得到的空间电位分布更为准确。国外已经广泛使用发射探针测量等离子体空间电位,发射探针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仍存在较大分歧。从发射探针工作时的物理过程着手,分析热电子发射多少对空间电位诊断结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探针I-V曲线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利弊进行讨论,分析偏离真实空间电位的原因,比较得到较为合理的结果,对发射探针的结构改造和加热电流的选取提供依据,为发动机性能的改善和羽流仿真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超声电喷推进是一种新型的电推进技术,主要用于解决胶体推力器等电推力器发射点集成困难、发射点数密度低的问题。通过将超声振动产生的大量微细驻波作为发射源,超声电喷推进将从根本上提高发射点的数目和密度,形成较大的推力密度。文章对超声电喷推进的发射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相应的理论发射模型。通过对发射表面上微细驻波的形成过程、带电液滴的分离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静电场条件下微细驻波波峰临界状态的平衡方程,推导出微细驻波波峰局部半径以及发射液滴尺寸的理论解,并提出了发射电流、比冲和推力的估算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极间电场强度、超声振动频率、超声振动功率、推进剂性能黏度、推进剂表面张力系数和电导率对超声电喷推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