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8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96篇 |
航天技术 | 306篇 |
综合类 | 94篇 |
航天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介绍了CCD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功能和组成,以及低噪声视频电路、高速数据处理平台、抗杂光干扰算法、杂光干扰地面试验验证方法等关键技术,并给出了相关测试结果.实际飞行结果表明,CCD光学成像敏感器相机各项指标满足任务书要求,在最后的对接段最远测量距离达164m,位置测量精度优于2mm,滚动轴姿态测量精度优于0.03°,横轴姿态精度优于0.1°,位置和姿态测量精度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72.
973.
介绍了一种实用高效的压力传感 (变送 )器校验系统 ,较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系统的特点、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74.
在当前社群化制造背景下,结合信息物理系统CPS与社交网络技术,提出一种信息-物理-社交互联的、面向个性化产品生产的社群化工厂概念。给出了社群化工厂的相关定义,研究了社群化工厂的体系架构与运行逻辑,进而讨论了社群化工厂的关键使能技术。通过一个案例验证了社群化工厂实施的可行性。社群化工厂对揭示社群化制造在制造节点层面的组织形态、配置机理、运行逻辑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并为未来工厂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75.
基于星敏感器角速度估计的陀螺故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星载惯性基准单元 (IMU)正常工作的陀螺的冗余度不满足奇偶方程法条件时 ,无法进行陀螺的故障诊断。本文通过卫星稳态运行期间高精度星敏感器输出的姿态四元数信息 ,根据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和姿态动力学方程 ,采用非线性广义卡尔曼滤波 (EKF)得到星体角速度的估计值。在此基础上 ,通过设计的故障诊断方案对陀螺故障进行定位。数学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6.
惯性姿态敏感器是卫星姿态测量的重要部件,需要检测和处理微弱的电信号,同时还需要输出加温、电机驱动和激磁等大功率信号,因此整机电磁兼容性设计是实现产品高精度测量的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主要在于控制电磁干扰,在总结产品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对控制产品内部互扰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典型案例对惯性姿态敏感器内部的"拍频干扰"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77.
现有裂纹监测技术多存在耐久性差、虚警率高的问题。以物理气相沉积(PVD)薄膜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提高其耐久性的方案,并检验了其在耦合服役环境下的监测性能。首先,选定了Cu作为使传感器耐久性最佳的导电传感层沉积材料,并采用离子镀氮化铝(AlN)薄膜和涂覆705硅胶对PVD薄膜传感器进行了封装保护;然后,综合考虑服役环境因素,编制加速环境谱,将经过封装的制备有薄膜传感器的试验件进行环境耦合加速试验;最后,对环境试验后的薄膜传感器开展疲劳裂纹监测试验,并将薄膜传感器监测结果与显微镜观察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薄膜传感器能承受1 000 h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环境试验后的薄膜传感器对裂纹变化敏感,PVD薄膜传感器的监测结果与基体裂纹扩展的实测信息相一致,PVD薄膜传感器的电位监测信号可以作为裂纹扩展状态和结构损伤程度的监测判据,PVD薄膜传感器可以实现对金属结构裂纹的定量监测,监测精度可达到1 mm。 相似文献
978.
979.
变栅距光栅线位移传感器工程样机完成后,进行了常态性能试验及环境试验,针对试验中出现的温度漂移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试验验证、软件仿真,证实光栅组件的双金属片式翘曲为产生温漂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利用ANSYS-Workbench模拟得到解决方案,通过改进后的筒状腔体结构,使得温漂量值从12nm降到2nm以内. 相似文献
980.